抹不去的中國風險(組圖)


2015年中國第三季度GDP數據跌破7%。(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25日訊】中國經濟增長率最近一次跌破7%還是在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一季度,當時曾降至6.2%,此後一直維持著高速增長。今年9月份的進口同比下降了約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5.9%,呈通貨緊縮狀態,需求明顯下滑。


中國季度的主要經濟數據。(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尤其是一直拉動中國經濟的大型重型製造業陷入低迷。9月份的轎車日均產量同比下降21%。設備嚴重過剩的鋼材與水泥的產量也低於上年水平。反映企業生產活動的發電量9月份減少3.1%,從8月份增長1%轉為負增長。工業生產總體上增長5.7%,增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中國的生產活動低迷首先對新興市場國造成衝擊,影響也開始波及到日本。

拉動中國經濟的另一個主角房地產開發投資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6%,增幅為6年來的新低。儘管住宅銷售正在復甦,但庫存仍難以完全消化。與去年增幅超過10%相比,今年的新增投資幾乎處於停止狀態。

但另一方面,個人消費卻相當堅挺。顯示消費動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月份單月同比增長10.9%,增幅比8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接近8%,電商銷售繼續保持著30%以上的增速。

經濟規模擴大到世界第2,以往每年超過10%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但如果經濟形勢急劇惡化,就會導致失業增加,社會動盪,很容易給社會造成衝擊。作為政治的決定,將中高速增長的水平定在了「7%左右」。

為達成目標,中國政府在不斷地推出小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除作為特例允許政策金融機構發行3千億元的債券來加快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決定從10月份起到明年年底將車輛購置稅減半。

即便如此,中國政府目前仍未考慮像雷曼危機後那樣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因為現在已經認識到,如果強行推高增長率,將會給中國經濟留下設備過剩等影響未來發展的禍根。

消除製造業設備過剩等結構調整才剛剛開始,今後的經濟下行壓力還會持續。由於中國的需求放緩,原油和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將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定為3.1%,比7月時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中國風險無法抹除。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