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命專欄】產前接觸環境激素會導致兒童肥胖和高血壓

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環境問題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和1992年里約熱內盧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環境問題以及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無處不在,長期存在於​​環境中,高濃度的積累於脂肪組織,並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在整個20世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被廣泛用作農藥合成化學品,例如,二氯二基三氯乙烷(DDT),二氯二苯二氯乙烯(DDE),六氯苯(HCB)和工業生產過程,如多氯聯苯(PCB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主要通過飲食進入母親體內,併進一步通過母乳傳遞給發育中的胎兒。

近十幾年來,中國人血清中某些環境污染物,尤其是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濃度增加了約53倍。與此同時,不孕不育、兒童性早熟、肥胖、神經行為異常等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育齡婦女的不孕率高達16%(全國約有7500萬婦女不孕);70%自然流產和60%出生缺陷其原因迄今不明;2004年全國調查兒童肥胖率高達8.1%,比12年前上升了97%;8歲以下女孩性早熟患病率高達1%;全國3億兒童中有1000多萬名智力低下。除部分已知遺傳病因外,人們逐步意識到環境化學污染物的暴露也可增加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

WHO估計30%的兒童疾病可以歸因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兒童皮膚稚嫩,較易通過呼吸、消化道及皮膚接觸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導致環境內分泌干擾物體內暴露水平往往高於成人;另一方面,兒童處於生長期,其神經、免疫、生殖系統發育均有賴於內分泌系統調節,因此兒童對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較為敏感,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健康損失大於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消費品、個人護理產品、食品、飲用水和其他途徑,在胎兒期和出生後早期暴露於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可對兒童產生廣泛的健康危害效應,包括影響腦發育、性別分化、行為、免疫功能、甲狀腺激素動態平衡以及肥胖,且這一效應還存在代際傳遞的現象。

2015年10月份環保領域的權威雜誌《環境健康展望》發表了一篇原創科研論文,希臘的環保科學家們報導了產前接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會導致兒童肥胖和代謝疾病,作者們調研了希臘克里特島近700對母子組,發現了子宮內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暴露與後代肥胖和代謝疾病危險因素的關係(n = 689)。她們測量了妊娠早期母體血清多氯聯苯(PCBs),1,1-雙(對氯苯基)-2,2-二氯乙烯(DDE)和六氯苯(HCB)的濃度,4歲兒童的體重、身高、腰圍、皮膚褶厚度、血壓(BP)、血液中脂質水平,c反應蛋白和脂肪因子。結果表明,產前暴露於1,1-雙(對氯苯基)-2,2-二氯乙烯和六氯苯與兒童早期過度肥胖和高血壓有關聯。

原始出處:

Vafeiadi M1, Georgiou V, Chalkiadaki G, Rantakokko P, Kiviranta H, Karachaliou M, Fthenou E, Venihaki M, Sarri K, Vassilaki M, Kyrtopoulos SA, Oken E, Kogevinas M, Chatzi L.Association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withObesity and Cardiometabolic Traits in Early Childhood: The Rhea Mother-Child Cohort (Crete, Greece).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5.

本文留言

作者李修命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