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交心 讓孩子學會理解(圖)


(網路圖片)

孩子本性善良,在幼小階段,心智都處在發展時期而尚未成熟,面對成長階段所帶來的各種困惑與想法,需要父母從旁協助溝通善導,因此,能與孩子交心,是許多父母的期待。以下介紹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講道理 讓孩子學會理解

人的認識往往是先入為主,而孩子的第一認識是很重要的,有許多「認識」在一生中都難以改變,而這個第一認識大都來自父母,因為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對象就是父母。父母與孩子有較好的交流模式,就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從小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越早懂道理,與父母交流就越容易。這裡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幾乎百分之八、九十的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還小,講道理,他們不會明白的。其實根本就不是這回事,他們可懂著呢,而且一旦知道對與錯,他們往往比父母做的都好。

女兒一歲多時

舉個例子,在我女兒只有一歲多一點,剛剛學會走路不久,很喜歡走來走去,東摸摸西摸摸。當時我們只有一個房間,幾乎所有活動都在這個房間裡,當然一切用品都在裡面。我們最擔心她碰倒熱水瓶燙傷。若只是告訴她,熱水瓶內的水很燙,不能碰,她可能不會記住,也不知為什麼不能碰。

有一次,我就在熱水瓶中裝了大概只有攝氏50的熱水,然後打開瓶蓋,水還有點冒熱氣,「寶寶過來,摸摸這個。」她高高興興的走來,伸出食指興致勃勃的朝著冒熱氣的瓶口摸來。

「哇」她一下縮回小手並哭了起來。我趕緊拿起她的手指,用嘴對著她的手指邊吹氣,邊說:「痛不痛?寶寶知道嗎?這個熱水瓶裡裝的水很燙,不能碰,要燙痛。」

從這次以後,她每次經過放熱水瓶的地方時,都會說:「燙。」並繞開走。在她快要忘記的時候,再提醒一下,她又會想起。孩子小時,講道理要具體、形象,起到的效果越好。最好能有感性認識的機會。

在街頭 機會教育

做父母的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與毒品有關,當然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她們毒品的危害,這是必要的。具體形象的實例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這兒還有一例,大概在我女兒十歲左右,忘記了幹什麼,我領著女兒從溫哥華中國城邊的喜士定街(Hasting Street)走過。來溫哥華好幾年了,我從來沒有領她從哪裡走過,因為那裡是溫哥華吸毒的人和妓女最多的地方。

那天很奇怪,天氣陰沉沉的,路上除了吸毒的人和妓女外,沒有一個正常的人,連個警察也沒有。我女兒看到,那些人衣衫不整,頭髮亂蓬蓬,身上左一個針孔,又一個傷疤,眼神無光,走路歪七歪八的,幾乎要倒到你身上。

女兒有點害怕,緊抓著我的手說:「媽媽,有點嚇人。」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教育的好機會,對她說:「你看這些人,一個個都不像人,都是吸毒讓他們變成這樣的,也很可憐,可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可千萬不要碰毒品。要不然也會變成這樣,到那時媽媽可沒有一點辦法救你。」

後來,女兒還告訴我,她們學校高年級有人吸大麻,有一次還告訴我,大麻的氣味。每次我都會說一聲:「你不要碰。」她都會說:「媽媽,我不會的。」

做父母的不妨多花些心思,多多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可以將道理編到故事中講給他們聽,也可以直接給他們講一些中西方優秀文化中的故事,或歷史人物的故事。

讓孩子從小樹立起做人的純正準則,講故事中曉以大義,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偏差,諄諄誘導,為以後孩子的成長奠定基礎,也是與孩子溝通的良好基礎。

學會聽見與瞭解孩子的內心話

要學會聽孩子講,而不是自己在那裡說,孩子只有聽的份,這不叫交流,只能說是你在講話而已。與孩子交談時,絕對不要拿自己觀點往孩子身上套,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要孩子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這裡也要先糾正一個誤區:不少父母認為孩子不願意與他們交談。父母是孩子從小最親近的人,沒理由不喜歡和父母交談。我曾見過好多孩子試圖和父母交談,可一次次被父母粗暴喝斥或橫加否定之後,他們就不再吭聲。這時,你再想聽孩子的意見,在他心中已形成父母是不可談心的人的想法,就不願意再說了。

要能做到仔細聽孩子講,有些做父母的要改變自己的觀點,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完善不成熟的。不錯,孩子的思維通常比較單純,沒有很多成人世故的觀念。他們的觀點與父母的觀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其實孩子的單純並不一定是錯,父母的老於世故也不等於就是對。做父母的不常有因為人情世故的複雜而苦於週旋不能自拔嗎?也許用孩子單純的辦法來處理倒簡單得多。只有改變了自己錯誤的觀點,才能靜下心來聽仔細。

真正瞭解孩子說的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做幾個猜測,然後多問孩子「你說的是不是這樣?」或「是不是這個意思?」通過這種對話,你才能明白孩子的真正思想,而不是你想像中或你認為的「孩子的思想」。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後,才能及時發現孩子思想中的問題,同時幫助孩子分析,端正孩子的思維。一旦孩子重新建立起正確的思想後,再幫助督促孩子改正不良行為。這樣就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其實更多的時候是要幫孩子解除心中的憂慮,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挫折,並及時給予鼓勵。

本文留言

作者趙明月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