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三無」身份?屠呦呦向外媒爆內幕(圖)
【看中國2015年10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晏清流綜合報導)屠呦呦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公民,她的「三無」身份(無留學背景、無博士學位、無院士頭銜)更是吸引了不少媒體的注意,其中屠呦呦還沒有中科院院士身份,持續引發輿論對中共體制的批評。日前屠呦呦告訴外媒,她申請過好幾次中科院院士,但情況很複雜。
《紐約時報中文網》10月10日刊發了在屠呦呦北京的家中對她進行的採訪報導。記者的提問中包括對屠呦呦「三無」身份的關切。
當被問及對沒有當選中科院院士是否失望時,屠呦呦稱,「我申請了好幾次,因為人們告訴我,我應該去申請。我確實得到了一些對這個發現的獎勵。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我的單位得了獎。作為小組長,我代表小組領了獎。衛生部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日本兩名科學家,日前共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屠呦呦竟然還不是中共科學界「兩院」院士,由此持續引起熱議,人們無一例外對中共體制進行炮轟。
中共官媒《人民網》罕有發聲批評中共自身體制之下,「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
文章還稱,「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財新網》報導則質問:中國科技界由無德、無才、無能主導的現象,是否應該得到改變?
10月9日,香港《東網》白非評論指出,號稱所謂中共科技界最高榮譽的院士制度,竟將首位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拒之門外。如果不是此番獲得諾貝爾獎,年逾八旬的屠呦呦可能就會在孤寂單調的科研工作中一直默默無聞下去。無留洋背景、無博士學歷、無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屠呦呦一朝成名,這真是給掌管科技工作的官老爺們一記響亮耳光。
文章還認為,屠呦呦是輸給了中共體制。因為在黨管一切的體制下,必然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體制。於是,無論是學物理、數學,還是研究醫學、化學,最後大多數人都成了「政治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