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盡盲區:人民幣納入SDR被拒真相

【看中國2015年10月03日訊】今年8月以來,中國學術和輿論屆一片沸騰,由於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暫時受挫,很多人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大加指責。甚至有的認為:倘若人民幣納入SDR,無疑將對美元霸權構成挑戰,作為美國自然不竭餘力從中阻擾,阻礙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進程。一時間,陰謀論、金融戰的論點充斥網路,此番「愛國行為」可以理解,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

所謂SDR又稱特別提款權,簡言之,是IMF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當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IMF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本質上不過是記賬單位,而非真正的貨幣。INF在1969年之所以創設SDR,目的是為了應對當時全球可用儲備資產匱乏的局面,在緊關結要時刻,可以對美元等儲備貨幣起到一個硬性的補充作用。

當然,中國人民幣如果被納入SDR,雖不能給中國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但意味著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又抬升一步.被全球最權威的機構(IFM)所認可,更加說明人民幣資產是安全的、擁有信譽的。由此一來,人民幣將會被更多國家所持有,這無疑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用孤注一擲來形容中國政府對此的態度,或許毫不為過。

然而,中國政府渴望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個悖論,同時也是前者最為避諱所在,那就是一種貨幣納入SDR有兩個先決條件:該貨幣國必須是出口大國,而且貨幣本身必須可以自由使用。而後者是資本賬戶必須開放,能夠使該國貨幣實現自由跨境流動。而這些又牽扯到匯率自由浮動、擁有健全的金融環境、完善的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等配套舉措。而所謂的金融市場改革所指得就是以上這些。無論人民幣納入SDR乃至走向國際化,均必須邁過這些關卡。

據渣打銀行估計,雖然目前已有60家央行在外匯儲備中持有人民幣,但這些央行的人民幣儲備中有許多是離岸人民幣資產(這些離岸人民幣不受中國的監管)。另外,讓人民幣成為自由使用的貨幣依然存在許多障礙。個人將人民幣兌換為外幣依然存在每年5萬美元的限制,中國計畫在今年啟動個人對外投資的試點項目,但仍會有配額的限制。而以上這些卻是那些所謂的「愛國者們」所忽視,甚至可以說所不能理解的。

信心是支撐人民幣被納入SDR的關鍵,而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跨境流動,則是這種信心的最好體現。無論美元、日元還是英鎊,它們之所以被納入全球儲備貨幣,完全取決於這些國家財富的增長能力,和國內外投資者對其貨幣的信心。客觀來說,中國採取資本項目管制,拖延金融改革,一方面是為規避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經濟信心不足表現。

說到金融改革,人們自然會將其和金融危機聯繫起來,例如拉美債務危機、97亞洲金融風暴,並認為資本項目開放後熱錢自由流動,成為這些國家最終釀成禍端的重要因素。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有這方面原因,然而,更與這些國家政治腐敗、無效投資、過剩產能、銀行壞賬和龐大外債有著莫大關聯。例如,1997年亞洲爆發危機的國家,無不是國內銀行系統、工業企業與政府之間存在緊密聯繫,其中銀行成為政府意志的工具,從而放大了信貸風險。而這構成最終總危機爆發的根源。

任何實施各項管制的國家都具有這樣一個特徵,政府認為自己比市場投資者更聰明,認為市場投資者缺乏智慧和遠見,往往會將經濟資源投入到錯誤的領域中。在經濟發展初始化階段,情況或許會如此,但隨著經濟深入發展,尤其產業分工的不斷優化,通常來說企業家群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將更富智慧。正是卓越的企業家群體,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場需求、引導消費者,創造出物美價廉的商品。作為政府本身只能做好守夜人角色,通過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和運行規則來培育出更為優秀的企業家,否則,只能實則其反。

而前面提到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市場信心崩潰的體現,最終反映到匯率和銀行擠兌上,但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並非企業家的錯誤。為何?在商業競爭中,企業家落敗是常見現象,一批企業家落敗的同時,另一批企業家勝利湧出,構成市場經濟新一輪的主導者(這構成市場競爭的常態)。而總體危機爆發則源於一種可能:所有企業家共同失敗!這怎麼可能呢?原因只有一個,政府通過濫發貨幣扭曲了價值信號和市場資源的整體配置,給所有企業家一個誤導,作為後者參與到錯誤的生產過程中來,最終形成共振效應。

那麼一旦上述情形出現,所謂的匯率和資本控制也將於事無補,市場資本會通過各種途徑逃離該國,最終導致管制失效。中國政府也正是熟知這一點,才屢屢延遲金融改革,並且採取資本項目和匯率管制,因為一旦實行自由化,多年來經濟所存在的弊端將一股腦爆發開來。後果難以收拾。因為,長期以來中國M2呈幾何級別擴張,並且通過資產泡沫和A股市場,大部分被利益階層所持有,一旦人民幣可以實現跨境流動,情形可想而知。況且,由於政府長期的主導和駕馭,中國真正的企業家寥寥無幾,大多數無非是政府的附庸而已。這構成了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缺失的關鍵。

理想很崇高,現實很骨感。人民幣納入SDR乃至邁向國際化,可以說有漫長的路要走,制度性而非純粹的經濟因素,才是導致人民幣難以徹底走出國門的根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海上霹靂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