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濟學家談:中國國企改革國退民進?(圖)

 2015-09-18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的各種利益集團,包括共產黨,他們不願意失去他們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一切、他們的優勢和權力等。(網站截屏)

【看中國2015年09月18日訊】中國當局最近公布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出臺國企改革的所謂頂層設計?它的著眼點是什麼?這次改革能否使國企適應市場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趨勢?當局如何在加強黨組織在國企中的作用的同時提高企業的市場化程度?又如何協調強化國有經濟與市場化改革方向之間的矛盾?

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夏業良以及美國耶魯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對這個話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夏業良說,國企改革為什麼要改?這是因為過去幾十年壟斷了大量國有資源的國企業績非常糟糕而且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嚴重,民眾意見非常大,很多人希望通過改革把這些國企改造成現代化的企業,其中把相當一部分變成私有企業或者市場化,但是我們後來看到的結果恰恰相反,不是國退民進,而是國進民退,而且強調黨領導國有企業。他說,中國國有企業的負擔由民眾承擔,分紅卻是給國家,國家把那些錢拿去做什麼了?民眾一無所知。實際上,國企就是統治集團的小金庫、提款機,他們利用國企把錢洗白,然后冠冕堂皇以「海外投資」名義向海外轉移,落入一些家族的腰包。在他看來,國企改革不會有效果,因為很多經濟學家已經說過,國企改革的最終方向是私有化;如果他們反對私有化,就根本無法把這種改革繼續下去。他認為,國企改革的實質就是加強國企和國有經濟的力量,使之成為執政階層的物質和政治基礎,因為國有企業可以控制,而民營企業則不好控制,就像李嘉誠從中國撤資,當局非常不滿但是很無奈。

何清漣認為,這個國企改革方案體現了習近平個人的特點,就是忽左忽右漂浮不定,充滿了矛盾。比如,一方面它說要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它有宣布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它一方面要搞混和所有制,但是又要保持國企的控股或是相對控股地位,即把負債率很高的國企通過包裝、入股資產重組,然後到股市圈錢。她認為,這次國企改革他們想讓私企買單,但是私企沒有那麼傻。她指出,從前年開始,私企開始大量向海外投資,投資領域包括房地產、生物科技等等;比如在美國,中國私企在美國的投資遍佈50個州,給8萬美國人帶來就業機會,這是前所未有的。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認為,從總體上來說,有關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發展方向並不像前兩年18屆3中全會後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他說,大家不要對國企改革抱有過大的期望,因為國企是黨的執政基礎。只要這個第一原則存在,國有企業的改制、改良都是在技術層面上做一些小修小補,而不會從根本上對國企的規模、在中國經濟中所佔份量、性質和管理方式等作出改變。現在很明確的是,國有企業,包括這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終都是為了把國有企業做得更大,而不是更小,讓民企入股國企是為了讓國企不用花太多的錢買到更多的資源,讓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而不是下降。他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換一種方式,通過利用民營資本的槓桿達到國進民退的真正效果。

陳志武教授說,中國以往進行的集體化是出於共同富裕這樣一個哲學定位,而這次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非常明確表示,國企、國有經濟首先是黨的執政基礎,然後才可能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所以這從根本上確定了國企的定位,這是核心內容;未來幾年,大家不應該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他認為,指導意見中有關加強黨組織在國企中的作用以及加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與與市場化發展方向之間存在本質的矛盾,很難協調,要麼強化企業的黨性,要麼強化企業的市場性,但是兩者不可兼得。

夏業良教授認為,所謂的國企改革其實是自欺欺人。他說,習近平上臺將近三年來,大家看到的是一步步的倒退,改革在中國已死。他指出,習近平親自擔任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實際上是把過去改對的東西改回去,這是改革嗎?是進步嗎?是一種倒退。

責任編輯: 唐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