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為何又「換馬甲」大放水?

【看中國2015年09月17日訊】9月11日晚間,來自中國最大也是最隱晦的信息,就是央行將存款準備金率由「時點考核」變為「平均法考核」,但更重要的是,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突破,臨時可以透支一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某些「特殊時間」,所有銀行可以透支約1.1萬億的存款準備金,相當於央行在某些特殊時間釋放1.1萬億貨幣。

隨著下半年流動性的趨緊,尤其是外匯佔款的減少,為了防止銀行在流動性上出現問題,央行出臺了這個臨時大放水的規定,可以熨平下半年因為上繳存款準備金帶來的流動性波動。想想應該是吸取了2013年銀行「錢荒」的大教訓,從而制定了這個政策。大家還記得,2013年銀行發生錢荒,當時只能從銀行間拆借,導致同業拆借利率飆漲,隔夜拆借利率比高利貸還高,銀行間違約不斷,嚇壞了高層。這次的新規,等於央行給了商業銀行一個臨時拆借額度,不用去銀行間市場拆借導致利率大幅度波動了,直接從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池子中拆借就可以了。

實際上,這就等於是在所謂的「特殊時期」,央行下降了一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個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不是每天下降的,需要的時候就下降。

那麼,為什麼央行不直接再下調一個點的存款準備金率、非要搞得這麼複雜和抽象?主要原因是要「保衛人民幣匯率」。如果直接下調一個點的存款準備金率,那麼人民幣匯率又要貶值了。當美聯儲要加息的時候,中國反而放水,那麼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所以採取了這個變通的方法——央媽也算是為放水「操碎」了心,以創新的方式來降准。

年末將面臨美聯儲加息,資金一直在外流,新興市場貨幣全面大貶值,股市大動盪等各種複雜環境,流動性管理會越來越複雜和艱鉅,這次是央行提前對流動性進行管理。顯然,在釋放流動性和放水的方式方法上,中國正採取越來越「創新」的手段和模式,常規的降息降准使得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而採取這些創新的放水方法,不容易造成通脹和貶值預期。

對於我們每個個人,應該怎麼辦呢?以不變應萬變,盯住「人民幣離岸匯率(CNH),外匯佔款的變動,M2增速」這三大指標,就基本能真正明確中國貨幣的貶值預期、貨幣槓桿、以及未來的放水規模及通脹預期了。

總而言之,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不斷寬鬆貨幣、不斷放水的經濟階段。覆水難收,也就是再也不會回到2008年前的那種光景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