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習俗:觀燈、走百病、抹黑(組圖)


正月十五元宵觀燈街景。(圖片來源:Pexels)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西元58--75),因漢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即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挂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宣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七祭」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圖片來源:Pixabay)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游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走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她們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目的是驅病除災。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抹黑

傳說正月十五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

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事先準備好的鍋底灰抹到彼此的臉上,連老年人也不能倖免。臉上的灰是越多越好,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喝酒,歡度節日。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