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黑壓壓的難民來了 德國:每年接納50萬(組圖)

 2015-09-09 01: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2015年9月7日,一個從敘利亞來的難民家庭抵達德國慕尼黑後,在慕尼黑的一個展覽場地(作為難民臨時住所)外等待安排。(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5年09月09日訊】(看中國記者)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副手、聯邦副總理社民黨黨員西格瑪•加布里奧(Sigmar Gabriel)週二(9月8日)表示,德國在未來幾年內,應該有能力每年接收安置至少50萬難民,同時德國也呼籲其他歐盟國家必須接收更多難民,舒緩歐洲這波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潮

此外,上週末有近2萬名難民抵達慕尼黑。雖然在德國最近出現了零星的反移民抗議活動,但許多當地人都以感人和慷慨的方式歡迎難民。

接收難民歐盟各國態度不一

據BBC報導,加布里奧是在接受德國電視臺採訪時,發布上述講話的,同時他也呼籲其他歐洲國家能夠分擔大量難民的負擔。

今年,德國承諾接收難民的人數達到80萬,是2014年數字的4倍。

聯合國難民署表示,週一當天進入馬其頓的敘利亞難民人數就有7000人,而滯留在一些希臘離島的難民人數仍高達3萬。其中希臘島嶼萊斯沃斯(Lesbos)原著人口僅9萬,如今滯留的難民人數已經超過2萬。

希臘政府表示正在增派船隻,希望能加快難民註冊申請處理程序。

另一方面,匈牙利保守派政府正在加速構筑邊界隔離牆,希望以此擋住越境人潮。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等新近加入歐盟的中歐和東歐國家也表示將拒絕接受歐盟配給難民的定額數字。

默克爾:難民將改變德國

上週末,約有2萬移民從匈牙利搭火車、巴士和徒步進入德國。默克爾形容這波人潮「驚人」,她也試圖向德國人民保證,這次危機有辦法處理。

德國總理默克爾7日還表示,破記錄的難民湧入德國,將會改變這個國家。她說:「我們如今正經歷的事情,將在未來幾年使我們國家變得很忙,並將改變我們的國家。我們希望改變是正面的,也相信我們可以做到。」

默克爾也強調,其他歐盟國家必須接納更多移民,因為「唯有歐洲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做好這個工作」。

加布里奧也表示,如果東歐國家和其他各國繼續拒絕接收公平分配的難民,那麼申根國開放邊境的制度將受到威脅。他說:「這不僅會對歐洲造成重大的政治衝擊,也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衝擊,那些現在不想伸出援手的國家也會受影響。」

德國民眾積極幫助安置難民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早安美國》晨間節目報導,在德國東部的德累斯頓市(Dresden),「Heinrich & Reuter Solutions」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幫助難民們獲取如何到德國當局註冊、獲得醫療保險和瞭解周圍的道路等信息。

在德國,許多大學都提供免費的難民學習課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ät)就是其中之一,該校是德國邀請難民登記成為學生的大學之一。其它課程還提供在線教學,來自全國各地的教授為難民提供上課內容。

在柏林,一對夫婦已經為難民設立了「Airbnb」服務,呼籲當地人允許難民在自己家中的短暫居留。據該公司在聲明中稱:「歡迎難民」。迄今為止,有超過780人參加。


2015年9月6日,一個寫著「歡迎來到德國」的標語牌被固定在德國西部多特蒙德主要火車站的牆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同樣在柏林,一個組織成立了一家烹飪公司,旨在以食物為媒介,把德國人和難民聯繫在一起。建立於2013年的「簡易烹調法」(Cooking Out of the Box,德語為「Über den Tellerrand kochen」)組織發布了一本食譜,並開辦了請難民教授當地人的烹飪班,以此作為一種文化交流。據報導,該計畫已經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45個城市得到推廣。

一個烹飪類節目的組織者Lisa Thaens告訴ABC新聞說:「我們的目標是使兩個生活平行的社會在那一刻彙集在一起。如果你把人們團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貢獻,他們就可以創造一些特別的東西。」

在慕尼黑,德國受人推崇的足球俱樂部「拜仁慕尼黑隊」(Bayern Munich)最近宣布將捐出111萬美元幫助難民,並為抵達慕尼黑的難民兒童成立訓練營。他們將給參加訓練營的孩子們提供膳食和德語語言班課程。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