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中國空軍美國誌願援華航空隊」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聞天下,其「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
「中國空軍之母」宋美齡
第一夫人宋美齡對中國空軍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民國空軍創建於1932年,宋美齡擔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會長,並曾經負責當時中國空軍之組建,日後被空軍譽為「中國空軍之母」。宋美齡因為對中國空軍的卓越貢獻,而榮獲青天白日勛章,成為該勛章的唯一女性得主。她一生中最喜愛的別針是中國空軍軍徽。
蔣介石、宋美齡與美國陳納德將軍(左)。(網路圖片)
30年代初,中國空軍由義大利提供飛機與訓練,飛機少而且落後,人才匱乏,缺乏實戰經驗,難以抵禦強大的日本空軍。宋美齡向蔣介石提出,她願意親自出馬,設法把空軍變成克敵制勝的有效武器。蔣介石於是同意並讓她出面主持「搖籃時期」的中國空軍。
1935年,在宋美齡的促成下,中國成了美國武器和飛機的最大進口國。1937年,蔣中正授權宋美齡掌握空軍;宋美齡聘請陳納德將軍整頓中國空軍。
抗戰期間,蔣委員長、第一夫人宋美齡、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都對中國空軍的建設和發展一直給予關懷和指導,經常抽空視察檢閱空軍。
白崇禧同時兼任軍委會軍訓部部長、校閱部主任委員、航空委員會委員、空軍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要職,在策劃指揮國軍對日作戰的同時,對空軍的發展也十分重視。針對中國空軍裝備薄弱環節和抗戰中的教訓,白崇禧在1939年校閱成都空軍部隊之後,向軍事委員會提出加強空軍建設的三點建議:一、設立空軍幼年學校,招收高小畢業生,以培養青少年「冒險犯難之精神」。此建議當即被中央所採納,並很快在四川灌縣創建幼年空校。二、設立空軍軍事學校。三、成立空軍通訊兵學校。這兩條亦被軍委會採納。白崇禧也因對空軍建設發展的貢獻而榮獲一等空軍榮譽勛章。
抗戰期間,國軍空軍和來華助戰的美國人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一起保衛南京、武漢、昆明、重慶、桂林等中國城市,造就了高志航和劉粹剛等空戰英雄,還配合盟軍反攻日本,以中國作為空軍基地,轟炸日本本土,對亞洲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納德來華幫助中國抗日
美國陳納德將軍因對中國抗日的貢獻,榮獲中華民國政府頒發青天白日勛章。圖為陳納德任「飛虎隊」總指揮時的照片(網路圖片)
1937年7.7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看不起「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戰鬥力,因為就兩國兵力比較,日本擁有自行生產的先進戰機二千二百架,而中國只有購買拼裝二手各國雜牌戰機三百架,訓練與後勤均落後於日本許多。
宋美齡急需能幹的助手幫她整頓空軍,她聘請了前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霍布魯克當顧問。她問霍什麼人可以在短時期內把中國空軍改造成像樣的軍種,霍馬上想到了一個長相酷似「老鷹」而又充滿剽悍之氣的老飛行員,這個人就是陳納德。
陳納德1937年初到中國,以其人脈和技術獲得蔣中正及宋美齡的信任,並以空軍上校的待遇被聘為中華民國空軍顧問,協助發展中華民國空軍及訓練飛行員。
陳納德回到美國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並且取得羅斯福總統的支持。在1940年底至1941年從租借法案替中國爭取到英國不想接收的Hawk-81A2(P-40C戰鬥機),這批戰鬥機約100架,又獲批准讓美國現役、退役及備役軍人到中國作戰。
陳納德在美國招募約100名飛行員,當中40名來自陸軍航空隊、60名來自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多數為後備役軍官,也有少數為美國政府授意下,自航空隊中自願退役,轉往飛虎隊服役之飛行員,不過這些飛官有飛過戰鬥機訓練者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從轟炸機單位招募而來;另外也招募了約200名地勤人員。
面對日軍威脅,陳納德利用中國的戰略縱深,建構出一套原始的預警網防衛網,為中國抗日軍民撐起空中保護傘,也保衛重慶陪都不再遭受日軍轟炸威脅。
陳納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與中國和蘇聯空軍司令官共同指揮戰鬥。他還在湖南芷江組建了航空學校,後來又到昆明航校任飛行教官室主任,負責給高級班授課。
飛鯊變飛虎戰果輝煌
1937年,淞滬會戰,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記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被譽為「中國空軍戰神」。
第一批飛虎隊年輕人發揮創意,將原本綠色的主力戰機P-40,畫上鯊魚尖利的牙齒和凶猛勇悍的眼睛,成為飛虎隊的標誌。飛虎隊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協助中華民國抗戰,飛虎隊還協助飛越喜馬拉雅山,從印度接運物資到中國,突破日軍的封鎖,稱「駝峰飛行」。
飛虎隊員夾克背後縫著的血幅(網路圖片)
飛虎隊第一次空戰時(1941年12月20日),中國內陸未見過鯊魚的居民,誤將畫上鯊魚牙齒的戰機稱為飛老虎,從此AVG成為二戰中有名的飛虎隊。當時10架日本轟炸機在毫無護衛下,由越南起飛轟炸昆明,被飛虎隊攔擊,倉皇丟棄炸彈返回。飛虎隊說擊落5架飛機,但日方稱只擊落3架飛機,其它飛機2名機組人員陣亡。飛虎隊只有一架飛機因燃料用盡迫降損失。
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中國喪失了所有的出海通道,中國斷絕了與世界的海上聯繫。雲南的滇緬公路是當時中國唯一能獲得支援的後勤運輸線;而由印度阿薩姆穿越印度、緬甸到中國的空中航線——駝峰航線,接通了盟國的物資補給線,由於航線艱險,在駝峰死亡人數總計超過1,500人。
飛虎隊戰績輝煌,同時配備國際記者團隨時發布最新戰果,以提高抗戰時的軍民士氣。據官方記錄,僅在一開始的6個半月內,飛虎隊在空戰中,就打下115架日本敵機,而飛虎隊只損失了4架飛機。從1941年9月到1942年4月的8個月中,40多次空戰飛虎隊共計擊落日機300多架,飛虎隊只損失11架。1942年12月底第三中隊轉往仰光協同英軍作戰,在2個月的空戰中,美英戰機空戰31次,共擊落日機217架。
1942年飛虎隊解散,1943年3月10日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在中國成立,繼承了飛虎隊的任務,仍由陳納德指揮,飛躍駝峰航線和支持中國戰場抗戰。
截至抗日戰爭結束,飛虎隊共擊落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飛虎隊多數隊員均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嘉獎。有10多名飛行員獲得美、英政府頒發的飛行十字勛章。
「血幅」見證協同作戰歷史
在盟軍幫助抗戰時,為避免言語不通造成誤會,「血幅」是抗戰時期由航空委員會發給每位來華美籍飛行員的布質證章,上頭繡著中華民國國旗,並寫有「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等字句,象徵中美併肩作戰的同盟關係。美籍飛行員通常會把血幅和隊徽縫在自己的飛行夾克上,以便在飛機迫降或被擊落時,可以得到中國民眾的協助。而血幅在對日抗戰中,也確實發揮了極大效用。
陳香梅與陳納德的忘年跨國情緣
陳納德與陳香梅的結婚照(網路圖片
陳香梅在1925年6月生於北京,父親年少出國留學,為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母親廖香詞也在英、法、意學音樂和繪畫。外祖父廖鳳舒與廖仲愷是親兄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隨全家流亡香港,後香港淪陷,在母親去世、父親又在美國任職、無法聯絡的情況下,16歲的她與姊姊靜宜帶著小妹妹(最小者6歲)們一路經澳門、廣州灣(堪江市)、桂林、重慶,輾轉來到昆明。
陳香梅到桂林後,聯繫上父親,入讀嶺南大學,並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央通訊社,成為中央通訊社第一位女記者。由於英文佳,第一次採訪,就被派去採訪陳納德。而時任美國新墨西哥州總領事的父親陳應榮與陳納德相熟,其姊陳靜宜又在第十四航空隊做護士,令19歲的她獲得獨家採訪的機會。
後父親因戰事吃緊,安排家中姊妹赴美讀書居住,陳香梅決定留下做戰地記者,也造就了一段忘年情緣,兩人雖相差32歲,一直彼此互相珍愛。
後陳香梅著作《一千個春天》記述兩人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責任編輯: 華長玖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