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軍俘虜為何對日軍感恩戴德?(圖)

 2015-08-21 00: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清軍精銳部隊(網路圖片)

甲午之戰,日軍實屬侵略者,卻因善於利用國際公約自我宣傳,反在國際上樹立了一個「文明」國家的形象,使其在輿論上佔據了主動。清國作為被侵略者,卻被貼上了「野蠻」國家的標籤,鮮能獲得國際同情。試以處置俘虜一事為例:

清軍的俘虜觀,還停留在古代,根本不知道近代以來關於優待俘虜的國際公約。因此清軍在戰場上對日軍俘虜,通常是隨意虐殺。清軍在朝鮮的文書記錄:「上月初十日,左軍偵察兵與倭探兵遭遇於中和,位置距平壤四十清裡。我兵成功伏擊倭兵,敵受傷者十數名,殺斃七名,活捉一名。審訊該倭兵俘虜,其手書姓名西北平,然日軍進攻牙山之部署事未肯寡吐,是日下午遂梟。」

日軍記述,「我軍攻入旅順口後,襲擊了毅軍左營,舍內一片狼藉,一隅發現數具日本兵屍體,背囊和槍劍丟棄於側,血流凝固,腹背多處留下被刀劍反覆刃刻痕跡,屍體丟棄於柴禾堆內。」日本媒體還報導:「清軍在距芝罘南六十清裡處,俘獲日本前哨騎兵23名,有電報請示如何處理,巡撫李秉衡下令一律就地梟首。」

清軍對日軍屍體也很殘忍。從軍攝影家龜井茲明,在《從軍日乘》中回憶,一個日軍陣亡現場,「我十數名戰死者的首級,悉數被敵兵奪走。大多數砍斷左手,割去陰莖;中有削掉鼻子,剜出眼球者,剖開的腹內充有碎石……我兵見者、聞者無不義憤激昂,對清兵復仇氣焰盛上。」清軍虐囚、虐屍的行為,後來成為日軍為旅順大屠殺狡辯的藉口。

日軍懂國際法重宣傳,刻意善待俘虜,將侵略戰打扮成文明戰

與清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軍知道如何依照國際公約,善待俘虜,以向西方展現「文明」。日本在1886年加入國際紅十字會,宣布履行《日內瓦公約》。1894年8月1日,甲午戰爭爆發,至當月23日,日本陸軍省就公布了《戰爭俘虜處理規則》,將俘虜收容分成「內地收容」和「戰地收容」兩種。收容所設在各地的寺院,要求每處安置的俘虜不超過百人。俘虜在居住、飲食等方面的待遇,參照日軍標準;日軍為傷者提供治療,給死者安葬、立碑。俘虜還被允許給家裡寫信,只是信件內容需要被審核。

日軍還散發《赤十字社俘虜宣傳單》,說「天皇陛下佈告本邦加盟赤十字條約,其主旨即教育我軍人遵守,善待,愛撫敵傷兵及放下武器之敵。戰是國與國之戰,非個人間的相互仇恨。敵傷兵、病兵、降兵的救護和仁愛心,此乃必遵文明之公法。即便對敵將之屍,也須以官禮相待。」後來統計對清軍的收容情況,被押回日本的約1000人,關押在遼寧海城的約600人,他們在《馬關條約》簽訂後,被交還中國。在被關押期間,一些清軍俘虜因被日軍優待,而感動地落淚,並向日軍作揖致謝。

日軍善待清軍俘虜,成功地博得西方輿論的同情。如美國《紐約世界報》記者克里曼在平壤戰役後報導,日軍在朝鮮沒有犯下任何濫殺無辜的暴行,熱情地讚美日軍對待平民所變現出的仁慈和人道主義精神,並指出日本的優勢所在:這是日本躋身為世界文明之國的時刻……」

即使是在旅順大屠殺後,因日軍宣傳得當,也有不少西方媒體被矇蔽。美國《薩克拉門托蜜蜂報》刊文稱:「當日本士兵攻入旅順時,隨即為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場景所震驚,他們的戰友們的屍體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有的甚至可以看出是被活活燒死的。儘管如此,大部分日本士兵依然遵守紀律,善待清軍俘虜」。

恰如宗澤亞所言,日軍「雖然在擊沉高升號事件、平壤會戰處死越獄俘虜、旅順虐殺等問題上,受到歐美諸國的譴責,但是在戰場上救護俘虜、俘虜營中對清兵優遇、戰後俘虜全員返還、為陣亡俘虜埋葬立碑等,履行國際紅十字會憲章精神的行為,得到了歐美諸國的稱讚……」侵略者受讚美,被侵略者遭譴責,甲午之役的此種荒唐結局,背後折射的,是清國在近代國際法層面見識的淺陋。

来源:短歷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