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與政治正確(圖)

【看中國2015年08月13日訊】艾未未最近在《南德意志報》的專訪中發表的言論在反體制陣營中引起了批評,涉及到兩個政治是否正確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對於艾未未明顯軟化了對當局的政治立場該不該批評?我認同這樣一種觀點:站在批判中國現體制的政治立場上,對於艾未未改變對當局政治態度的個人選擇,沒有什麼好批評的。這不僅是因為他的這種轉變完全有可能出於無奈,而且,即便他的轉變完全出於真誠的認知,也不應該被批評。艾未未放棄反抗中國當局侵犯人權的「偶像」角色,是應該得到尊重的個人選擇。這裡不存在所謂「背叛」的問題。我相信對中國現體制持批判態度的多數人都有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早就該摒棄那種非黑即白,勢不兩立的政治哲學,否則,中國不可能找到通往法治和民主的出路。

基於這樣的認識,很難說艾未選擇緩和與當局的對抗就一定對中國的進步事業是壞事。因為我們現在並不清楚下一步艾未未會如何做。基於同樣的道理,我也不能同意這樣一種看法,那就是艾未未今天選擇溫和立場,就意味著他過去的激烈做法是完全錯誤的。那種認為如果艾未未過去不對當局的劣行以「強刺激」的行為藝術手段進行揭露和批評,中國會比今天更好的邏輯是完全不能成立的。中國大量的腐敗和侵犯底層民眾基本權利的現象,絕不是被批評刺激出來的。艾未未讓世界看到了更多中國的醜惡,有助於增加中國的變革壓力,這是毫無疑義的,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和代價,是應該得到進步力量承認和尊敬的。

第二個問題,艾未未出國後發表的一些政治言論該不該批評?我認為他的一些講話是該批評的。這不僅是為了堅持批判現體制的政治立場,更是為了堅持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政治倫理。因為在今天的中國,後者可能比前者更重要。

艾未未的講話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表達方式上,對那些曾經支持他、同情他的人,尤其是對那些為了堅持自己的政治權利而仍在被當局迫害的人,​​構成了情感傷害。如果說,艾未未對當局政治態度的轉變會令過去的同道者不高興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情感傷害卻並非不可避免。艾未未完全有機會,也應該對那些正在受到迫害的律師們表達理解和敬意,這並不妨礙他表達他對中國的政治局勢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態度,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從艾未未講話的內容看,艾未未接受了這樣一種邏輯,中國的秩序非常脆弱,現在大家都不應該拆臺,而應該補臺。如果你沒有建設性的意見,就不要去談問題。我認同中國的秩序非常脆弱的判斷,但由此就推出只能補臺不能拆臺的邏輯,並不現實,也未必合理。

所謂不現實,就是說永遠都會有拆臺的人,所謂未必合理,就是說革命和造反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是有道理的,不僅難以避免,而且有進步意義。

革命情緒的迅速增長是當下中國的實情,我尊重那些試圖阻止革命發生的人的努力,但我懷疑中國能否避免革命再次發生。我堅信,用羞辱,侮辱和恐嚇的方式對待政治異見阻止不了革命,而只能催生破壞性極大的革命。我相信,或者我希望,中國在經濟和技術上的進步已經為改造中國劣質的政治文化帶來可能。尊重你的政治對手,尊重政治異見者,或許已經不能阻止一場革命的發生,卻有可能帶來一場「光榮革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梁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