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你不可忽略的22種孩子異常偏差行為(圖)

 2015-08-07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網路擷圖)

大人往往容易一廂情願的認為孩子就該如何如何,認為他們還那幺小不會有什麼問題,更別論忽略他們的幼小心靈了。當孩子出現部分不良行為時,不但不被重視還常常被用不當管教而造成不良後果。事實上如果不正確對待孩子這些心理反應而造成的行為異常,是會影響孩子未來發展與成長的,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專家建議,當孩子出現「心理異常」現象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生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2、吸手指

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3、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實這多半是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的生理反應。

5、言語發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

6、選擇性緘默症

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為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裡不講話,但在家裡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3-5歲時起病。

7、遺尿症

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8、抽動症

指侷限於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彷怪相等,多見於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9、入睡困難

是指兒童在臨睡時不願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覆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10、夜驚

指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症狀,多半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多半發生在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見於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於5-12歲兒童。

12、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裡的內容,使孩子處於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生在後半夜,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13、偏食

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佔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佔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髮、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於4-5歲以上的兒童。

15、攻擊行為

是指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總體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16、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願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賴行為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並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鬱。由於少子化,因此這樣的狀況愈加嚴重,應及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以免他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18、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兒童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19、神經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20、神經性嘔吐

指一種反覆的餐後嘔吐,但不影響食慾、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以女孩為多見。

21、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為特徵象女性,或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徵。多見於3歲以上的兒童。

22、孤獨症

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為特徵的疾病。多見於男孩,男女比例為4-5:1。

總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發現孩子出現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況,都應該給予重視,最好諮詢一下兒科心理醫生。默默覺得由於現在少子化現象的欲趨嚴重,許多孩子偏差行為多來自於父母及祖父母的溺愛,因此還是建議父母應當自我控制,是否給孩子太多反而是種對孩子的傷害?這的確是現代父母都應當省思的問題。

責任編輯: 傑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