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申辦成功 北京將面臨什麼?(圖)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8月01日訊】(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導)週五(31日)在吉隆坡舉行的國奧會投票中,北京以44:40的微弱優勢勝出,奪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北京也成為了首個先後主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但BBC報導指出,與7年前,中國首次舉辦夏奧會時相比,支持的聲音明顯減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辦奧運是勞民傷財的事。那麼,冬奧會申辦成功,對於北京來說意味著什麼,又將面臨什麼呢?

缺水北京辦冬奧 環境危害遭質疑

對於極為缺水的北京來說,人工造雪面臨的將不止是技術挑戰,而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中國奧委會主席、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31日參加2022冬奧會候選城市陳述時,就人工造雪問題解釋說:冬奧會期間,北京人工造雪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但《紐約時報》指出,有專家質疑,申奧計畫提出的造雪措施會影響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

今年4月,《紐約時報》以<缺水北京辦冬奧,環境危害受質疑>為題,對此進行深度報導。

報導指北京計畫舉行冬奧會的地方,每年的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屬於半乾旱地區。其中有2/3的降水出現在夏季,而12月和1月期間,往往一篇荒蕪。

為防止冬奧會缺雪,當局加緊對緊臨張家口崇禮雪場的雲州水庫施工,期望冬奧會期間,從這裡調水。但《紐約時報》引用雲州水庫附近的農民程林的話說,「農業耕作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氣候變化,降水量在不斷減少。」他說,把水從地下抽上來也變得更加困難。

在北京冬奧申委的規劃中,延慶國家公園內的小海坨峰將修建臨時場地設施,用作雪車、雪橇大項和滑雪大項中的高山滑雪比賽場地。然而,那裡屬於一處自然保護區。有研究表明,滑雪道對植物的侵蝕和破壞會對表層土和地表以下的植物造成永久性破壞。人造雪更會導致該問題惡化,因為人造雪容易在地面形成一個冰蓋,黴菌會在其下方滋生。

早在2011年,水文學家胡勘平就曾在報告中,北京興建滑雪場,對水資源的浪費問題,報告說當時在北京開設的11座滑雪場平均每年耗水大約380萬立方米,足以供4.2萬人使用。

據悉,此次冬奧會,北京將斥巨資舉辦2022年冬奧會。北京官方確認,為2022年冬奧會編製的預算規模為15.6億美元,政府補貼佔6%;非組委會預算場館資本投資總額15.1億美元。

冬奧會申辦成功 人權問題引擔憂

事實上,最初與北京競爭的城市不止是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還有4個歐洲國家競逐2022年冬奧會,但後來都因為擔心舉辦冬奧會的成本太高而中途退出。

英媒BBC對此評論說,「在中國現有政治體制下,政府要花錢也不會像其他國家政府那樣,面對各種的反對壓力。」

旅居瑞典的中國網通觀察人士黎原野此前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曾表示:「民主國家想做什麼事情,尤其像奧運那樣的大型公共活動,最重要的是生活在申辦城市的人來決定。申辦不申辦,大家說了算。中國相比則是領導人或者一部分人認為行就可以了。」

之所以在中國,這些決定都由「領導人」拍板,似乎與中國的人權與自由問題密不可分。

《紐約時報》引述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全球倡導總監胡丹(Minky Worden)評論說,中國目前的人權狀況可以最貼切地描述為,「自1989年以來最嚴厲的全盤打壓局面。」

BBC報導指出,在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時,中國方面曾經承諾將推動中國的民主發展。但7年過去了,許多觀察家都指出,中國在限制言論自由、開放網路以及尊重不同聲音方面都比以前更差了。

這次,中國在申辦北京冬奧會時再次就人權問題作出承諾。但總部設在美國的組織人權觀察全球項目主任沃登認為,「根據人權觀察過去的調研,我們可以看到,要是把像奧運會一樣的超大型體育活動交給中國或者是俄羅斯,這些政府就會盡其所能說服大家以取得主辦權,但之後就會違反規矩。」

本文留言

作者端木珊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