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東北人在海外做什麼
記者曾專門就歐洲的東北人做過博士研究課題,為此曾到眾多歐洲城市作調查,遇到過大量東北移民,他們有的假結婚,有的留學,也有眾多「黑」在歐洲。就連在法國南部租車時遇到的司機,也是一名留學法國後留下工作的大連人。
國企倒閉出國求生
來自東北最大城市瀋陽的趙小茹(化名)已經在荷蘭待了15年。2000年以前,趙小茹一家,包括她和前夫、父母、公公婆婆都在瀋陽一家大型國有工廠工作。像東北最常見的故事一樣,隨後是工廠倒閉,然後前夫染上酗酒惡習,喝醉了還打老婆。「那時候家裡是真揭不開鍋啊,我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就150塊錢,小孩當時還要小升初了,我女兒學習還挺好的,但學費是真拿不出來啊。」趙小茹對記者回憶。
於是,趙小茹離了婚,想辦法託人聯繫「出國打工」,那時,身邊去美國的人多,但很快查得也嚴了起來。趙小茹便東拼西湊借了3.5萬元,費了一年多時間,找人辦好了假結婚到荷蘭的事。到阿姆斯特丹的時候,趙小茹36歲,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廣東人家庭裡當保姆,上班第一天就鬧出了不愉快。「家裡老太太要去餐館上班,就讓我在家煲湯帶小孩。我一直在東北,沒去過南方,不知道他們說的煲湯跟我們東北的湯不是一回事。等老太太回家後就跟我吵,還罵些難聽的,我也聽不太懂,一生氣也就走了。」
在歐洲,華人社會主要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早期印度支那地區的華人,這群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抵達歐洲,因長期遠離中國本土,大多已經不會講中文,跟整個華人社會的距離較遠。第二類是廣東人和香港人,隨著幾次移民潮到了歐洲,其中香港移民中有一部分為香港三合會組織14K成員,通過「避難」的手段申請入歐。第三類為改革開放早期外出闖天下的溫州人。第四類為留學生。第五類就是按摩店中的華人,主要來自於東北,少部分為來打工的普通留學生,久而久之形成了龐大的網路。當時在荷蘭,找華人保姆的普遍是第二類和第三類的南方人,吃不慣北方菜,趙小茹後來又去過兩家做保姆,都沒待太久。
幾次嘗試當保姆不成之後,趙小茹找到了一份樓面清潔的工作。這份工作她也沒能做太久,「我以前在工廠是會計,沒幹過體力活,我們這批出來的東北人跟溫州人廣東人不一樣,他們在國內幹過體力活能吃苦,我們以前吃大鍋飯的,幾乎都沒怎麼吃過苦,出來的時候年紀也不小了,是真的撐不住啊。」再後來,趙小茹和假結婚的男士產生了感情,幸運地過上了「真真正正的荷蘭生活」。「我前幾年做保姆的時候把腰傷了,在荷蘭這算是工傷的一種,我現在不工作,政府也會按月給我錢算補償,現在這個老公對我也挺好的。也讓我給我女兒和前夫寄錢,感覺這幾年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她說。
趙小茹的確是其中的幸運者,在和她同樣背景的尋求移民打工者中,許多人沒能成功移民,成了「後備移民」。
根據MIRE(法國)的最新統計數據,在法國,58%的中國移民來自浙江,26%來自中國北方地區。來自浙江的移民多為榜樣式鏈條遷移,這通常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而來自東北的新移民潮則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浙江移民往往有國外的人際網路,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移民。而在東北,絕大多數人是抱有冒險精神和茫然的態度出國,在出國前他們就像趙小茹這樣變得一無所有,所以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不在乎再去賭上這一把。
東北移民文化程度高
在巴黎美麗城一帶聚居著大量來自東北大城市的移民,這些數以百計的非法移居者,遊走在社會邊緣地帶,形成了華人移民的新景象。
曉琪是在2013年9月抵達的法國,她申請了大巴黎區近郊的一所學校讀研究生。由於法語還不過關,她目前還在語言班學法語:「我在國內已經上過500學時的法語課了,按理說來這邊再上三個月就可以開學了,但是我一直忙著掙錢,法語還是不行。」曉琪來自吉林省吉林市,大學畢業就在家人安排下到了當地鐵路局工作,在高鐵上當乘務員,「但是賺得太少了」。她口中所說的掙錢,是在小巴黎區的華人KTV裡陪酒,客人主要為法國本地的溫州商人。
曉琪一頭烏黑的披肩長發,身材高挑,腰肢纖細。「那些商人說我長得像模特,有時候下午的局沒幾個人的也喜歡點我。」曉琪笑吟吟地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她從小就喜歡法國,為了出國,她不顧家人反對偷偷從吉林跑到瀋陽學法語。「我出來後,家人就沒說什麼了,剛辭職那會兒差點被我媽打死。」現在的曉琪每個月會給家人寄去1000歐元左右,「賺錢不容易,我用得很省,平時總有人請吃飯,花錢的地方也不多,而且寄回家比較安全。」曉琪說。
著名智庫歐洲中國研究諮詢網路(Europe China Research and Advice Network)2013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第一批成規模到歐洲的東北移民首先抵達的是中歐國家匈牙利。相較於西歐國家而言,當時同處於轉型期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匈牙利對中國勞工有著更寬鬆的簽證政策,這一政策也決定了東北移民在歐洲的地理遷徙模型。隨後的幾年中,東北籍移民以中歐為輻射點向整個西歐進軍,並且人口增長迅速。與福建和浙江移民不同的是,東北籍移民更傾向於在歐洲人開設的工廠中上班,比較擅長的工作是車工和軋工。福建和浙江移民更傾向於在老一輩華人移民比如香港人或來自印度支那的華人的工廠企業中上班。
與溫州和廣東移民不同的是,大多數東北移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據瞭解,普遍的東北一代移民都具有高中或以上學歷,這是東北老工業區高度城市化的結果。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東北三省就業人員受過大學本科教育的人口在全國範圍內位於前十名;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就業人員中,遼寧位居第4名,吉林省位居第8名,黑龍江雖然有一定差距,在總體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至於二代移民,很多溫州和廣東移民二代,因為家有如服裝廠、中餐館、小型超市等產業,父母希望他們能更早地參與到家族產業中。而東北移民的思想較為傳統,很多人都有存錢讓孩子讀好書的思維,因此東北二代移民的教育程度反而更高,他們在本地的大學畢業後,很多成為職業經理人、律師、醫生等。在之後的十幾年乃至幾十年間,這將改變東北移民在海外的構成。
在美國受高等教育的新一代
除了勞務移民之外,通過留學和投資等方式也成為了東北人移居海外的重要途徑。與趙小茹們相比,新一代外出的東北人早已完全不同。
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福州到美國的移民已經觸底了;在福建省的一些農村,戶籍人口的80%-85%已經轉到了美國。這一移民源的枯竭似乎刺激了遊走於法律邊緣的移民中介在中國其他地方拓展市場。然而,近年來的東北移民新浪潮明確顯示,東北模式較之浙江及福建模式更缺乏組織性,東北籍移民是否也將帶來他們的家庭成員並形成新的遷徙鏈,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單看外表,來自瀋陽的張銳(化名)是一名典型的高富帥。這個26歲的年輕人高中便跟隨父母從瀋陽移居到洛杉磯的橘郡,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航天工程學博士學位。他還曾作為高富帥理工男的代表,上過湖南衛視的某檔綜藝節目。
與在歐洲為數眾多的東北人的生活狀態不同,東北人的身份沒有給張銳帶來任何包袱。「每一個人實現夢想的方式,手段乃至資源都是不一樣的。東北人的身份也從未給我的生活造成任何困擾,反倒是那種東北人豁達的性格讓我更容易結交到朋友。」張銳對記者說道。
同樣26歲的郭敏(化名)12歲就跟隨父母移民到紐約,居住於皇后區法拉盛。郭敏兩年前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現於曼哈頓中城的一間國際律師事務所做中國法律諮詢師。當記者向郭敏詢問關於法拉盛唐人街的故事,她顯得有些排斥。「你說的唐人街的情況我也聽說過,但我們的確不跟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區。」她說。
像張銳和郭敏這樣,在十幾歲便跟隨父母移民到美國、此後便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東北青年很多,漸漸成為美國華人移民中的新生力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前一輩人的歷史包袱,成為新一代世界居民,其中回國的,也多數流向了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關於「東北人去哪兒」的疑問被密集提出。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餘萬,減去流入的人口,人口淨流出180萬。人口的銳減,對於亟求復興的東北經濟,構成一個巨大的考驗,也引起了自上而下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