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政府強力救市的後遺症(圖)

 2015-07-24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當局為救市而出臺的種種「非常規舉措」會帶來什麼後遺症?(網站截屏)

【看中國2015年07月24日訊】在中國政府的強力干預下,中國股市快速收復失地,股市暴跌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也得到抑制。中國股市暫穩是否表明政府救市成功?「國家隊」動用的救市資金會在什麼時候以及以何種方式退出?當局為救市而出臺的種種「非常規舉措」會帶來什麼後遺症?

經濟學家、時評人士何清漣女士,美國托萊多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欣,以及《縱覽中國》雜誌的總編陳奎德先生,在美國之音時事大家談節目中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張欣教授認為,中國政府的大力救市在表面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卻是飲鴆止渴,會給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帶來副作用,是用長痛來換短痛,因此不能說政府這次救市是成功的。

何清漣女士也認為,政府這次不是托住了股市,而是托住了股指。她指出,中國股市一度只有3%的股票在交易,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股市。她還認為,政府救市的預定目標是把股指維持在4500點,結果,股指每漲到4000點就出現拋盤的壓力,因此說,政府托市的這個目標並沒有達到。何女士認為,政府救市不是明智之舉,但可能是不得不為之舉。她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救市變成騎虎難下。她指出,政府投入到股市的1萬多億現在根本無法退出。

陳奎德說,中國政府現在騎虎難下的說法是很準確的描述。他說,救市的效果要分是幾天的效果、還是幾個月的效果還是一年的效果。他認為,政府非常荒謬的干預措施最終會體現在經濟層面。

張欣教授認為,政府史無前例的救市措施在經濟上所引發的後遺症非常嚴重,而且已經顯現出來。他說,一是政府通過銀行投入到股市的大量資金會引發通貨膨脹,並導致人民幣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從而引發金融方面的問題;其次是導致中國的收入分配更加惡化;還有就是導致兩方面的道德風險,一個是投資者會不顧風險去投資,而企業也會如此,從而使得上市企業更加沒有競爭力。這位經濟學教授因此認為,大力救市不僅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而且也打擊了投資者的信譽。他還批評了中國當局提出的所謂「惡意做空中國」的說法。他說,投資者本來就是要賺錢,並不存在惡意與否。

何清漣女士認為,大力救市的後遺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影響中國股市被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可能性,從而使中國的A股難以獲得新興市場的大量資金;二是導致其他國家難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嚴重影響到中國的貿易;第三是將使得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更加漫長。

陳奎德認為,本來中國希望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一種,而政府救市的行為使得這一目標成為不可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唐風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