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的準確定義:一天只有3%的股票正常交易(圖)
【看中國2015年07月22日訊】時間定格在7月9日。
那一天,兩市2879只股票中,只有3%還能正常交易。
在本輪股災中,上證綜指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重挫28%,3.9萬億美元市值灰飛煙滅。但如果要找一個數字「定義」這次股災,用3%再合適不過了。它清晰地告訴我們,這個癲狂的市場究竟有多麼非理性。
據《華爾街日報》整理,7月9日A股絕地反擊當天,A股僅3.2%的上市公司可以正常交易。其他的股票要麼停牌,要麼漲停。
中國特色
包括紐交所在內的全球大多數市場都採用「熔斷機制」來防止股價短期內的大幅波動。不過在中國,政府主要通過漲跌停板限制和停牌來管理市場。
7月9日當天,A股51%的股票停牌,46%的股票漲停。兩市2879只股票中,約1500只停牌,創史上之最。(華爾街見聞)
事實上,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在6月26日以來的大概三週時間裏,A股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非正常狀態」,不是大面積漲停,就是大面積跌停。再加上停牌的公司,在股災最瘋狂的時間裏,幾乎每天都有半數以上股票無法正常交易。
海外ETF的困境
這無疑令那些海外追蹤A股的基金經理非常痛苦,他們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倉位來應對風險。據《華爾街日報》:一些人抱怨中國交易所對於公司的停牌審批過於隨意,另一些則因為這種缺乏透明度的行為而很沮喪。
管理著1.5億美元中國ETF基金的紐約Van Eck Global投資組合經理Peter Liao表示,他的大部分訂單都因為漲跌停板而無法交易。
Eaton Vance公司投資策略主管Timothy Atwill認為:「在我看來,這是政府對股市最大的干預措施。」
市場出現了一大奇觀:大批A股ETF基金持續交易,但其追蹤的成分股或與這些股票有關聯的衍生品卻停止了交易。比如,追蹤大陸創業板的香港ETF上週正常交易,但其追蹤的成分股中,有超過2/3以上都停牌了。
投資者們被迫利用指數型ETF對停牌個股實現價格發現,這實現了價格發現的功能,也可以導致溢價或折價。貝萊德iShares富時A50ETF就曾較淨資產價值折價15%。
不寒而慄的流動性風險
更糟的是,無法正常交易,導致A股陷入流動性危機,引發集體性踩踏的惡性循環。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在兩市超半數股票停牌的情況下,如果基金遭遇贖回,就不得不拋掉未停牌的股票變現,這將進一步加大市場的拋壓。
流動性風險令基金經理們不寒而慄。據東方早報統計,截至7月7日中午,重倉成長股的工銀瑞信信息產業基金與東方龍混合型基金,正面臨10個重倉股9個跌停的局面。
報導提及,目前的A股市場,195只基金的半數重倉股停牌。其中,前十大重倉股中停牌8個的基金有6只,停牌7個的有17只,停牌6個的有60只。
據統計,從6月15日市場下跌到本週三(7月8日),715只公募股票型基金在此期間的淨值變化,僅有2只為正,其餘全部為負。其中,260只基金的淨值下跌幅度超過40%,最高虧損達56.36%。在16只淨值跌幅超過50%的基金中,有14只都重倉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
7月7日,創業板的成交量僅有447.3億元,7月8日交易量為930億元。這與六月中旬2000億的交易量不可同日而語。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不無憂慮地指出,放任上市公司停牌是導致流動性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建議立即放開上市公司大面積復牌,否則會導致流動性恐慌的蔓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