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專欄】亡道之中國經濟(上)
【看中國2015年05月28日訊】文王問於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
姜子牙給周文王的回答,也可作為今天中國經濟的概括總結。在過去20年間,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個階段:富士(知識階層或者所謂的中產)→富大夫(中高級官員、依靠體制的富人、外資大企業)→富倉府(核心權貴及其僕從)。2015年,中國並非在朝世界王者攀升,而是踏上了亡道之旅。
1960年大飢荒時的經濟模式,是今天中國經濟的預演。當時大量人餓死,但仍有一些人生活的很好,暗淡的年代裡保持一抹特別的亮色——儘管這些亮色被長期刻意隱瞞,不過還是在逐漸見光。
首先,仍有很多基建項目火熱開展。1958年大煉鋼,是民眾砸了自家的鍋去煉鐵,而且糧食爛在地裡不讓收,是民眾自己砸了自己的鍋,扔了自己的飯碗。大飢荒爆發後,大規模煉鋼停止,重點工程(主要指各省給偉大領袖和舵手毛主席大建行宮)仍在繼續,而且新的項目陸續開工,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有些地方不僅建毛的個人行宮,還有其他中共領導人的居所。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些行宮居所普遍屬大型或者超大型基建項目。例如,僅湖南滴水洞行宮,就耗資1億元以上(請注意,這是1960年的1億元),除了滴水洞行宮外,還有廬山蘆林一號別墅、南昌八二八賓館、長沙蓉園、成都金牛壩賓館、武漢東湖梅齡別墅、武漢東湖賓館、鄭州省委第三招待所、北戴河蓮花山別墅、北京密雲水庫別墅、哈爾濱花園村一號樓、廣州南湖行宮、廣州小島一號樓、南京紫金山賓館、濟南南郊賓館、青島迎賓館、青島八大關小禮堂、杭州西湖行宮、杭州劉莊賓館、杭州汪莊賓館、金華601別墅、上海西郊賓館等總共61處。
其次,糧倉滿庫,三公消費保持強勁的勢頭。大量農民餓死、青年口糧配給一天3兩米時,糧庫大都滿倉。大飢荒開始後,廣播上說毛已經不吃紅燒肉,不過主要原因是當時毛的膽固醇過高,醫生建議不要再吃豬肉,毛的菜譜裡主要食材就改為魚蝦牛羊肉,而且是西餐做法。根據當時文工團女兵回憶,毛天天在中南海辦舞會,舞會上的食物極其豐盛,女兵都很樂意參加。在暑假,中央和地方主要領導人和家眷仍然按照慣例到北戴河度假,攜帶大量隨從為他們貼身服務。茅台酒廠上報中央說沒有糧食原料釀酒,周恩來特批2200噸糧食給茅台酒廠,支持三公消費的可持續性,盡力保證各級政府的特供充足。
第三,大飢荒最嚴重的年份,援外激增。根據外交部檔案,古巴的切·格瓦拉1960年11月訪華,中國給他6000萬美元貸款,周恩來還特別告訴格瓦拉,這錢「可以經過談判不還」。 1960年4月,外交部以政府名義,無償贈幾內亞大米1萬噸,後來還援助阿爾巴尼亞15000噸小麥,援助剛果5000-1萬噸小麥和大米。1961年8月,寮國來函要求支援稻種,中國政府援助15噸。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最為突出,1961年春,蘇聯中斷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中國隨後除了向阿爾巴尼亞提供幾十萬噸糧食以外,還提供2.5億元外匯人民幣的援款,承擔19個成套項目,幫助阿實現瀕於夭折的第三個五年計畫,解決阿的燃眉之急。1962年,阿駐中國大使雷茲·馬利列到中國要求糧食援助,找到劉少奇。恰逢其時餓殍遍野的中國從加拿大進口一大批小麥,幾艘載滿小麥的中國輪船正在太平洋上往中國行駛。接到中央命令後,立即改變航向駛往阿國港口,悉數卸載。
19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脫離大飢荒的陰影。2001年加入WTO後,出口增長更加迅猛。2008年次貸危機後,歐美日經濟嚴重受挫,中國一枝獨秀,各國都積極建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2015年,以中國為主導的亞投行建立,志在推動「一帶一路」。歐洲主要國家在美國日本的強烈反對下加入亞投行,倒向中國。一時間,中國儼然世界經濟的一個領導者,跟美國分庭抗禮。1958年,中國制定的目標是3年超英5年趕美;2015年,中國早已把英國遠遠甩在後面,超越美國似乎也指日可待。
不過,我們認真思考姜子牙的話,再認真觀察中國的經濟結構,就會發現中國不是走在稱王稱霸的道路上,而是到了亡道之後期。
首先,中國經濟從來就沒有王國的基礎。中國一直採取愚民政策,尤其在2008年後,「美帝陰謀論」非常盛行,民眾對美帝無比痛恨,日夜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會被「美帝的陰謀」所打斷。在陰謀論中,鼓吹者強調美國對日本的政策,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如果美帝對中國實施陰謀,中國也會陷入像日本一樣的長期經濟危機和蕭條。所以,陰謀論者一直在提醒民眾防範美帝的陰謀,防止中國經濟的大好局面被美帝破壞。不過,陰謀論者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就是日中兩國的經濟基礎完全不同。
日本創造經濟奇蹟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日本民眾受教育水平很高,日本從脫亞入歐開始就強調仿效西方的普及教育制度,明治維新的基礎就是民眾教育。無論明治維新還是二戰後一片廢墟,日本成年人即使住棚戶吃不飽飯,都把最優質的資源傾斜給中小學校,讓孩子們免費在最好的建築物裡讀書,吃優質的免費/廉價餐。在民眾具有很高教育水平的基礎上,日本建立起強大的信息系統,持續收集最先進的信息情報,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規模商業研發,持續推動日本產業向高精尖新發展。第二,民眾收入比較平均,日本整體經濟增長時,民眾收入也按照相匹配的水平增長。經濟不景氣時,工作人員收入也是共同降低。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國貧富懸殊日益加劇,日本的國民收入水平仍然相對非常平均,大多數日本人都享受到國家經濟發達的好處。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及日本工業因為無法跟上網際網路經濟而遭受重創之後,日本仍靠著出色的中高端製造業出口,保持著高收入和較高利潤,民眾的收入也得以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活的有尊嚴。
中國經濟走的則完全是另外一條路。1990年代開始,通過大量出口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出口與日本持續向高技術產品升級不同,主要是依靠血汗工廠政策,究其原因主要兩方面:一方面,中國長期採取愚民政策,民眾教育程度極低,大多數人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世界不僅一無所知,還被深入灌輸錯誤的觀念。另一方面,中國通過農產品出口獲得的外匯基本被權貴階層消耗,如果實施工業品出口,中國既沒有資金,也缺乏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所以,中國用比較優勢理論為基礎,充分發揮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優勢,吸引外資進入。
在這個階段,中國一大批士富了起來,成為所謂的中產。士,在春秋戰國之前指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階層,主要包括社會的中上階層,在征戰和實力此消彼長過程中,士的地位變化很快,有一部分士失去原有的經濟地位和收入來源,士後來更多指具有一定知識但經濟地位相對較低的群體。在中國最初的出口經濟增長過程中,血汗奴工支持了很多血汗經濟的寄生者,這些寄生者有一定的知識,利用一些身份地位優勢獲得經濟利益,可以看作現代的士。
例如,初期的港台商人和工廠主,大陸本土的出口工廠老闆,都是通過血汗工廠致富。隨著大型外資企業進入,為出口和招商引資服務的行業和企業,為出口城市做配套發展的行業中,也快速出現一部分中高收入者。隨著房地產價格上漲,鐵公基和房地產以及上下游關聯行業也快速發展,又催生出相當一部分中高收入者。
這些中高收入者和富人大部分出身較為低微,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同時基本掌控媒體的話語權。他們歌頌中國的經濟增長,成為中國血汗經濟的積極擁護者,隨時義務口頭宣傳。他們最喜歡「中國」字眼,例如中國企業做大做強、中國經濟奇蹟、中國崛起等,通過不斷重複和傳播這些詞彙,覺得個人的腰桿直起來,自身也強大起來,可以與歐美人平起平坐。這些人更多被稱為土豪。
2009年後,中產階級有了進一步的強大感,乘著4萬億的東風,更積極買房炒房,買車換車,出國旅遊購物。香港作為離大陸最近的地區傳統的購物天堂,成為這些人的首選地,這直接造就2009-2012年香港旅遊購物關聯行業的極度繁榮。還有部分人選擇歐美游、非洲游等。人們的消費慾望越強,看到境外游的中國人越多,越覺得外國在衰落,中國風景這邊獨好。
中產階級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淨收入在快速減少。中產根本心理在於深層的自卑,總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職位升遷、買房買車、出國旅遊、家庭孩子等方面,都可以彰顯地位。尤其買房炒房,隨著房價上漲,擁有更多財富,也就有更高地位。但是多數人忽略的是,不論買房買車、出國旅遊、養孩子,都是消耗金錢的活動,人們一直在用花更多錢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社會地位的提高,這個消耗過程中,中產的淨收入在持續減少:
第一,印鈔導致通脹大幅加劇,4萬億經濟刺激本身是貨幣大規模印刷,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全面抬高房地產價格,接著進入其他領域。隨著貨幣發放越來越多,房地產價格帶動房租一起大幅上漲,通脹日益嚴重。
第二,勞動力價格大漲。鐵公基房地產大規模上馬,高薪吸引大量勞動力,促使血汗工廠的用工成本持續增加。中國經濟的基礎是血汗工廠寄生經濟,工人收入增長意味著工廠主收入減少,士首先做了犧牲品。
第三,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人民幣外升內貶,致使中國血汗工廠的利潤持續減少,從批量倒閉進入倒閉潮,大量中產收入停滯或下降,小企業主負債破產。
第四,中產階級競爭者的大量供應。大學擴招不停,新畢業大學生不斷增加,為士階層提供新鮮血液,然而並沒有多少職位給他們。2012年後,多數新畢業生的初始收入與10年前基本持平,而10年來持續通脹。2000年初,新畢業大學生月薪2000元可以生活的很不錯,到2012年,月薪3000元只能做城市蟻族,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新的士中,一部分人獲得經驗後,以更低的工資、更積極勤奮的工作態度,從中產階級手中搶飯碗,導致很多中產在35歲後失業,再找工作收入驟降,或者壓根無人理睬。
在上述幾個因素影響下,大部分中產淨收入明顯下降,甚至名義收入也在下降,士的經濟狀況日益拮据。(待續)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