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容5千億說明瞭什麼?(圖)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也開始下降(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5年05月14日訊】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將原本不流通的金融資產,轉換成為可流通的資本市場證券的過程。經過重組形成資產池,並以此為基礎發行證券,以回籠資金,獲得流動性。

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並提到鼓勵一次註冊、自主分期發行,支持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這是繼2013年試點擴大後的再擴容。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末,金融機構共發行一百多單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4500億元,其中2013年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共發行90單,累計3500億元左右,目前餘額近3000億元。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2014年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發展較快的一年,發行總量超過3000億元,是此前發行總量的兩倍多。而中國經濟下滑的速度也是從2014年開始加快,這或意味隨著中國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也開始下降,加快信貸資產證券化也是為銀行解困,將風險轉移到證券交易市場上去。

當前中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存量高達90萬億元,由此形成的重資產負債結構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貸存比等指標帶來顯著壓力。官方的態度也說明瞭這些,銀監會創新監管協作部副主任黃文閣近日在出席中國資產證券化領軍者論壇時說,銀行業對以調結構、促轉型的信貸資產盤活需求十分迫切。

不過,迫切的需求與今年一季度發行表現呈現一定落差。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總量僅507億元,低於市場預期,有市場人士預計這種冷清的狀態第二季度不會得到顯著改變。

這一局面的形成有多個因素。國開行市場與投資局局長張寶榮在出席中國資產證券化領軍者論壇時說,從市場供給角度來說,一級市場發行利率偏高,抑制了發起機構的熱情。

自從大陸官方提出要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各界擔心這實質是在轉嫁風險,首先是轉嫁給證券市場,再轉嫁給社會,這是人們擔心信貸資產證券化隱含有「次貸危機」風險的最主要原因。

《華爾街日報》曾發文警告稱,大陸信貸擴張速度已超美國金融危機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大陸企業和家庭債務佔大陸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擴張的速度比美國金融危機前還快,而且這些數據,還不包括大陸金融企業的債務,特別是影子銀行,也就是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表外債務。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就認為,如果不對銀行業和企業進行改革,中國可能會拖延整頓經濟所必須的債務重組。屆時,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更嚴重,中國不像日本那樣富裕,因而對危機爆發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承受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