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圍棋軼事(圖)


(網路圖片)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很喜愛圍棋,是一個超級棋迷,有時甚至「通宵連日,情忘厭倦」。受其影響,一代聖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此樂,平常他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據《舊唐書.裴寂傳》記載,李淵留守太原時,每有設宴必會邀裴寂對弈。相傳後來李世民欲勸其父起兵,正是請裴寂做了說客,在對弈時曉之以天下大勢,說動李淵下定反隋的決心。而且著名的太原起義,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為掩護,與眾人策劃而成的。

其實,李世民在棋盤上的「政績」還不止於此,他喜歡下圍棋,且棋藝不凡,早年曾勝過欲爭天下的虯髯客,迫其放棄相爭之心,以「一子定乾坤」成就一段極為精彩的唐代傳奇。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當時有一個虯髯客張三,為人豪爽仗義,心有大志,也想伺機起兵。他從朋友李靖處聽聞了李世民之才,希望能與其先見上一面再謀後計。後來在李靖莫逆之交劉文靜的府上,這一次頗具意義的會面終於達成了。

李世民應邀而至,虯髯客張三見其神采奕奕,氣度不凡,心裏爭霸中原之念已經消減了不少,但終究他還是如提議般地邀李世民在棋盤上切磋一番。張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的星位上,嘴裡還高呼一聲「老虯四子佔四方」。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心知肚明對方的來意,他不慌不忙地執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乾坤」。

李世民棋藝遠勝張三,雖然自動讓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謂始終掌握主動。中盤過後,張三所佔的四個角已被吃掉其三。當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最後一角發起進攻時,張三連忙托住李世民的手,嘴中道「中原大地已歸公子所有,東南一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託於我」。後來,李世民開創大唐盛世,張三自領十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扶余國的新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身經百戰,登基之後很少親自出征打仗,往昔的攻城掠地、征戰沙場只有從下圍棋中體現了,他將對圍棋的喜愛和感悟,均寫在兩首詩裡。

五言詠棋

其一
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
參差分兩勢,玄素引雙行,
舍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
方知仙嶺側,爛斧幾寒芳。
   
其二
治兵期制勝,裂地不要勛。
半死圍中斷,全生節外分。
雁行非假翼,陣氣本無雲。
玩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

唐太宗的詠圍棋詩,寫出了棋局中黑白雙方糾結纏繞,參差交錯,鏖戰不息的場面。有時看上去乾坤定矣,勝利在握,忽然生變,天傾地覆,功敗垂成。有時棋陷入險境,孤立無援,忽然又峰迴路轉,局面大變。而棋勢的鋪衍,就如那空中的大雁聯翅,變化陣列,不必依靠翅膀;黑白棋勢作戰廝殺,雖驚心動魄,但並沒有烏雲般的團團殺氣,人也不會受到任何實際傷害。棋局雖小,變幻無窮,也能領悟戰場兵法之意。

唐太宗作為「馬上得天下」的一代雄主,從太原起兵到玄武門兵變,他無不依靠軍事謀略,可謂深知兵機。二詩從「兵」字著眼,用「坐隱」「手談」典實入詩,不僅是政事之餘怡養性情的品玩消遣,也是他對半生戎馬生涯的檢點總結,形象而有意蘊。

唐太宗的棋詩引來弘文館學士許敬宗、劉子翼等的唱和,不僅由此掀起了一個圍棋詩歌的小高潮,唐代圍棋的繁盛,也由此開始。以圍棋入詩,在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應是第一人。

唐代的筆記小說集《朝野僉載》中,還記載有唐太宗一則頗富戲劇性的弈棋故事。

唐太宗召吏部尚書唐儉下圍棋。在對弈中,唐儉絲毫也不相讓,連連把棋子佈於有利位置。唐太宗面臨輸棋,勃然大怒,立刻停止對弈。之後,下令把唐儉降職到潭州為地方官。雖然如此,唐太宗怒氣仍未消,召來大將尉遲恭(字敬德),宣稱:「唐儉輕我,我欲殺之,卿為我證驗有怨言指斥。」硬要尉遲恭去蒐集材料證明唐儉對唐太宗不恭之言行。當時,在盛怒的唐太宗面前,尉遲恭無可奈何,違心地表示遵命。

尉遲恭回家後,反覆思考,決心不能以假證據誣陷唐儉。次日,當唐太宗要尉遲恭面質唐儉對唐太宗諸多不恭之時,尉遲恭當即向唐太宗叩頭稟說:「臣實不聞。」唐太宗連問數次,尉遲恭均回答確實未聞。對此,唐太宗大怒,把手上所持玉板摔碎於地,憤憤地拂袖離去。

過了一段日子,唐太宗突然命令準備宴席,傳旨召三品以上官員到宮中赴宴。在宴席上,唐太宗對眾官員宣告,尉遲恭未強加假證於唐儉,有三利和三益:「唐儉免枉死,朕免枉殺,敬德免曲從,三利也;朕有怒過之美,儉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譽,三益也。」並且賞給尉遲恭綢緞一千段。在座眾官員目睹唐太宗自己糾正錯誤,一齊高呼「萬歲」!

本文留言

作者楚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