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中國大陸詭異的失業率…(三)

【看中國2015年04月24日訊】(接前文)

第三部分 失業陷阱

首先,讓我們的目光從國家級的數據上沉下來,先研究一下城市級的人口和就業情況。一線城市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太大的代表性,因為人口和財富總是會湧入這些極富吸血性的城市,並將它周邊的區域都吸成荒漠。我們主要來看看重要的二線城市,一些典型的工業城市。基於我個人的惡趣味,我首先選擇的樣本城市是佛山。這座城市在國內並不出名,但它卻是中國民營製造業的代表性城市,珠三角最強大的民營企業品牌集中地,沒有之一。2010年佛山的戶籍人口371萬,常住人口719萬,常住人口數減去戶籍人口數,就是外來長期打工的農民工數量了,719-371=348萬;到2014年,佛山戶籍人口386萬,常住人口735萬,農民工數量計算一下是349萬。很明顯四年下來,佛山的人口規模增長非常緩慢,戶籍人口增長了15萬,而農民工數量只增加了區區1萬。這樣看起來,佛山在這四年內已經無法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或者可以這麼說:佛山提供的就業崗位,已經無法吸引新的農民工的到來,它能勉強維持住目前的人口規模已經算不錯了。作為珠三角民營製造業最強大的城市,佛山居然淪落到了這樣的慘境,這真是令人大跌眼鏡。要知道2010年前,佛山還是狠狠的輝煌過一把的。再往前看四年,2006年佛山戶籍人口358萬,常住人口586萬,586-358=228萬農民工。與2010年的348萬農民工比較,這四年時間佛山新增了120萬的外來勞動力。這給佛山這座城市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活力,各項經濟指標都耀眼非常。而2010年之後,這座城市卻跌入了陷阱之中,再也沒有了發展上的活力。想想看吧,前四年可以提供120萬個新增工作崗位的城市,後四年卻淪落到只能提供區區1萬個新增工作崗位,這幾乎意味著經濟發展停滯。反映到GDP指標上,2006年佛山的GDP為2297億,到2010年為5651億,4年間的增長幅度高達146%;而其2014年的GDP為7603億,相對於2010年的增長幅度僅為34%,不足此前四年增幅的零頭。

離開珠三角,我們來看看長三角的無錫。這同樣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工業城市,長三角乃至是全中國的工業發源地,中國工業文明之花的誕生地。2014年無錫市戶籍人口477萬,常住人口650萬,由此計算出來的外來農民工人數為173萬。而2010年,其戶籍人口466萬,常住人口637萬,由此計算出來的外來農民工人數為171萬。相對於2010年,戶籍人口增加了16萬,但農民工數量僅僅只增加了2萬!這種情況,與珠三角的佛山一模一樣。很明顯,長三角的無錫與珠三角的佛山,這兩個當地典型的製造業城市,都失去了為農民工提供新增工作崗位的能力!

無錫和佛山的情況並不是個例,而是東部製造業城市的普遍現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其它東部製造業城市的數據。我在此再舉一例,山東的明珠型城市青島,2006年的常住人口740萬,而戶籍人口749萬,這表明青島是人口輸出型的城市,不要說吸引外來農民工了,本地戶籍人口中都有9萬人會逃出青島,出去尋找工作機會。但是到2010年,青島的常住人口增加到871萬,戶籍人口微增至764萬。這意味著通過這4年的經濟迅猛發展,青島人已經不需要再離鄉背土謀生,它甚至已經可以吸引107萬的外來農民工。這新增的百萬級的人口當然都是衝著青島提供的工作崗位而來的。而到2014年,青島的常住人口為904萬,戶籍人口約775萬,由此計算出的外來農民工數量為129萬。相對於2010年,外來農民工只增加了22萬而已。百萬級的農民工數量增加已經沒有了。這當然意味著青島的經濟發展速度正在迅速放緩,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吸引農民工的到來。

中國的東部地區已經普遍失去大量吸納農民工的能力,那麼我們將眼光投向中部和西部,看看這些城市的表現怎麼樣。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當然是武漢了,它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2014年武漢常住人口1034萬,戶籍人口827萬,由此扣減而得到的外來農民工數量為207萬。請注意接下來的數據,這裡面所反映出來的現象與東部城市很有些不一樣。2010年武漢常住人口979萬,戶籍人口837萬,由此計算的外來農民工數量為142萬。有意思的是,這4年時間裏,武漢的外來農民工固然是增加了65萬,這種增長規模相對於東部城市而言已經是顯著增長,但其戶籍人口數卻減少了10萬。再往前看4年。2006年武漢常住人口約868萬,戶籍人口819萬,外來農民工數約49萬。與2010年相比較,四年時間內農民工增加了93萬,而戶籍人口增加了18萬。必須注意的是:2006-2010的四年間,武漢的戶籍人口及外來人口均出現了顯著增長,這也是全國的普遍現象。在這個時間內,中國的製造業正在蓬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因此人口也從農村大規模的遷移到城市。而2010-2014的四年間,武漢的外來人口雖然在增長,但其戶籍人口卻出現了下降。對此我先給出一個這樣的解釋:武漢提供的工作崗位,只能吸引處於飢餓邊緣的農民工,而高素質一點的城市居民,則開始嘗試逃離中西部,入籍東部,去爭取東部更高收入的工作機會。表現在數據上,就是東部的戶籍人口數在增加,而外來農民工的數量則不再表現出增長性。當然,這個解釋是不是能站得住腳,還需要更多中西部的樣本城市的數據來作為例證。

現在我們再看看長沙,這算是一個非常極品的城市,好大喜功,鐵了心要擴大市區,搞「大長沙」概念。在統計數據上,這個城市的數據以2010年為界限,前後分得清清楚楚。2006年長沙市的戶籍人口為631萬,常住人口為647,由此計算的外來農民工數量為16萬;這種十來萬的外來人口數量長期保持,一直到2009年,664萬常住人口,647萬戶籍人口,扣減得到的外來農民工數量僅僅只有17萬。由此可見,長沙在09年之前無非是依靠省會城市的吸血性,吸引一些本省居民前來入籍,因此戶籍人口得到了增長,但對於中國就業的主體「農民工」來說,這個城市並沒有吸引力,甚至算不上是一個人口遷入的城市。到了2010年,隨著長株潭三市合併的進程加速,三個城市連電話區號都統一為0731,「大長沙」的概念玩得如火如荼,相當多的產業被湖南省政府從周邊城市搶到了長沙。這一年長沙的戶籍人口為650萬,常住人口為704萬,由此計算的外來農民工數量一下子暴增到54萬。然而這種事可一不可再,玩了這一把,吸引了一幫人過來,自此長沙的人口再次失去了顯著的增長性。2014年,長沙戶籍人口為669萬,常住人口為731萬,外來農民工數量為62萬。從2010年到2014年的四年時間裏,這個一直在鼓吹大長沙概念的城市,戶籍人口增長了19萬,這背後是湘西山區靠挖礦掙了錢的富人大量的入籍長沙,為這座城市的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作出了卓越貢獻,令長沙成為了全國知名的「腳都」和娛樂名城。而農民工倒只增長了區區8萬,不到長沙戶籍人口增長的一半。這顯示的是這個城市的實體產業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發展。除了2010年搞長株潭規劃的時候從周邊搶到了一些產業,這4年來,幾乎就沒怎麼發展,無法為農民工提供工作崗位。

在這裡順帶提一下另外一個中部城市——鄭州。只說一組數據,2011年鄭州的全社會就業人員(注意:這個統計口徑包含了農民以及農民工,他們沒有退休年齡的概念)人數為490萬,到2012年上升到歷年的最高值509萬。此後鄭州不再能吸納勞動人口,不再能提供新的就業崗位。2013年鄭州的全社會就業人員數為498萬,較2012年減少了足足11萬個工作崗位。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中部地區的情況。中部發展得最好的重工業城市武漢,它的實體產業發展得真的不錯,產業經濟數據也非常靚麗,老蠻我也忍不住要豎大拇指的。不過,它只能為農民工提供低端的工作崗位,而無法留住她的市民。而能實現戶籍人口增長的「腳都」長沙,卻無法實現產業經濟的增長,無法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武漢和長沙就像是硬幣的兩面,都有各自的硬傷。至於鄭州,它已經明顯開始走下坡路了。這三個城市算是中部城市的代表,除了這三個城市之外的其它中部城市幾乎都算是渣渣。但這三個城市在就業上交出的答卷,也只有武漢算是勉強及格,長沙只能打0分,而鄭州恨不得是負分。東部城市現在已經無法為數以億計的貧苦的農民工提供工作崗位,中部城市同樣沒能接過這個重擔。那麼我們有必要看看西部的城市,看看它們是不是有能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發展極。

07年成都常住人口1271萬,戶籍人口1112萬,農民工人數為159萬。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成都其實沒有多少外來人口。在那個時候,成都還是一個休閑的城市,辛勞奔波的農民工沒有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出沒,而悠閑的成都本地人則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麻將桌上。但此後成都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大量的電子代工行業從東部地區遷入成都並帶動了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長到1405萬,其中戶籍人口為1149萬,兩相抵扣,外來農民工數量為256萬。3年時間,新增了百萬級的農民工,這可是一幫強大的勞動力,令成都的GDP突飛猛進。然而自此之後成都的發展迅速放緩。電子代工行業有著清晰的行業天花板,到了規模之後就無法再有寸進。2013年,成都常住人口規模為1430萬,戶籍人口1188萬,由此計算出來的農民工數量僅為242萬。3年過去了,成都的戶籍人口固然是增加了39萬,但農民工數量卻還減少了14萬。很明顯,與長沙的情況相似,貧瘠的四川山區的少數富人們,開始紛紛遷往四川地區唯一的富饒城市成都居住,這使得成都在表面上看起來更加的繁花似錦。但這個城市的實體產業卻在逐漸衰弱,而且由於它的產業基礎建立在單一的電子代工行業之上,它的衰弱速度甚至比有著重工業基礎的長沙更快。從四川山區走出來的貧民,已經無法指望在成都尋找到新的工作機會。

而西部的另一個大城市西安,情況更加慘不忍睹。2006年西安常住人口822萬,戶籍人口753萬,兩相抵扣後的外來農民工數量為69萬。而到了2010年,常住人口847萬,戶籍人口782萬,外來農民工微弱下降到65萬。很明顯,這四年間,西安為農民工提供的工作崗位在減少。這不算完。到2014年,常住人口863萬,戶籍人口815萬,外來農民工數量大幅度減少到了48萬。這種情況與長沙和成都一樣,戶籍人口在增加,顯示陝西全省的富人都在向自己的省會西安聚集,但它的農民工數量卻在顯著減少。在西部大開發背景下,西安完全沒有在實業領域取得任何看得見的成績。陝西省內那些國家級的貧困縣,根本不用指望它的省會能為自己的貧民提供工作機會。

綜合來看的話,中國的農村仍然有大量的勞動力要走出田野,步入城市。然而中國的東部城市已經完全失去了吸納人口的能力。中部只有一個武漢的表現稍微好點,其它城市都不具備大規模吸納人口的能力。至於西部地區,更加是慘不忍睹。這大概就是我國的失業陷阱: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的貧民,他們充滿了希望,想要放下鋤頭,拿起扳手,在工業的流水線上找一份光明的未來。但是,很不幸,迎接他們的,將是冷冰冰的現實。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將對他們的到來說「NO」!而他們滿是老繭的手,如果拿不到扳手,那麼又會拿起什麼呢?

請期待最終部分:生存,或者死亡。(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蠻族勇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