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加強外宣 靠「洋五毛」輸出意識形態(圖)
警方人員阻止兩名外國記者在黑龍江綏芬河火車站拍照。
【看中國2015年02月28日訊】為了提升「軟實力」,中共近年來不斷加強外宣戰略,包括招聘洋記者、收買海內外媒體等。有評論認為,中共為輸出意識形態花費不計其數的金錢、資源,但實際收效甚微。
近日,駐華記者AlexHill在美國《Vi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其在中國媒體工作時所遇到的種種限制——例如不能提及「六四運動」;在西藏、新疆、臺灣等問題上要保持「政治正確」;所進行的採訪都是已經提前安排好等等內幕。
文章說,他所工作的雜誌在中共的領導下,主要是為了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現實以及社會主義民主。而中共控制的報紙、雜誌、出版社、網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一共聘請了數百名外國人作為作家、編輯、主播,共同傳播新中國真理。
廣州獨立作家野渡週四告訴本臺,招聘洋記者是中共為了提升「軟實力」的大外宣戰略方法之一。
「前幾年胡錦濤時代就開始了,那時候就大力提所謂的中國的崛起。他們覺得這個國家已經有了那麼龐大的經濟基礎和財富,但在國外對中國的印象相當糟糕,特別是人權這方面的狀況,這麼多年一直被全世界的媒體指責。所以在前幾年開始有了一個所謂大外宣戰略,要有相應的媒體來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2009年,中國官方《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這也是繼《中國日報》之後的第二份官辦英文報紙。據瞭解,《環時》英文版創刊前就在海外駐華記者中招聘了60名英語新聞記者、編輯,10名外籍專家以及5名管理人員。
野渡又補充,除了招聘洋記者,中共同時還收買了大量海外或駐華的媒體,用以輸出其意識形態。
「不惜代價地收購、或者收買了大量的國外媒體來從事大外宣戰略。應該說,這幾年所花的資源和錢財不計其數。駐華媒體來說,他們往往有相應的渠道向外反映中國目前真實的狀況,這是中國對外宣戰略不能容忍的,所以要在各方面加以限制,包括對媒體報導內容的限制,對他們要採訪的對象限制,甚至包括了收買,‘洋五毛’也蠻多的。」
去年,德國之聲的評論員澤林(Frank Sieren)刊發了一篇題為《從天安門到萊比錫》的文章,稱「1989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時失足,如果西方單方面誇大事實描述該事件,無助於任何人,和中國政府對1989年的事件保持沉默一樣可恥。」引發極大爭議。
河北資深媒體人朱欣欣週四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對於中共透過外文媒體輸出意識形態,有必要提高警惕。
「在中國的這些外國媒體都是這樣,官方盡量地控制他們,引導他們採訪報導官方所允許、所希望看到的那些報導,而不希望看到境外記者完全所按照他們所看到的真實的報導。中共對海外記者也是這樣,軟硬兩手,軟的一方就是平時要拉攏他們,給予些特殊的好處,為他們所服務,硬的一手就是如果不聽他們,他們就給這個記者找些麻煩。等於說變相地影響國內,同時也影響國外,來欺騙世界和公眾。需要大家不斷提高警惕,這樣會扭曲很多海外人士對中國、尤其是中共的認識。」
野渡則認為,中共的外宣戰略並不高明,實際也收效甚微,因為「說真話」的媒體仍然是大多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