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20年 我為什麼既不入美籍又不海歸?(圖)
作者陳晚,定居美國,博士帽一頂,娃兒三個。不老不嫩,不美不醜,不胖不瘦,不好不壞。
我來美國旅居近二十年,至今仍保留著中國國籍。這不僅讓與我同期來美的朋友們疑惑,也讓素不相識的網友們不解。你為什麼不加入美國籍呢?如果你因為愛國才拒絕美國籍,那你為什麼又不海歸回國呢?這兩個問題,真要把我問傻了。
簡單來說,我不加入美國籍,是我暫時沒有這種需要,這和我是否愛國基本無關。某些國人似乎有種雷打不動的共識,他們認為,放棄國籍就是不愛國。持有這種觀點的同胞,真是委屈了我們這些海外遊子。
對我們海外僑胞而言,祖國像娘家,美國像婆家。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娘家和婆家對我們缺一不可,兩者是共存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雙方。試想想,有哪個女人嫁到婆家以後,就反哺為仇而憎恨娘家了呢?如果你能把這一點想通,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華人加入了美國籍。
美國綠卡或美國籍,其實就像當年北京城的戶口制度一樣。有了綠卡或美國籍,旅美華人在解決就業,貸款,買房等方面,會有很多便利之處。以我家親身經歷的故事為例,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幾年前,我老公在申請美國住院醫時,面臨一個很明顯的尷尬現實。美國很多醫院只接受美國公民的住院醫申請,尤其是申請美國軍隊醫院,擁有美國國籍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能找到更多的申請機會,我老公只好放棄了中國籍而入了美國籍。在他國籍轉換的過程中,是生存就業問題而不是愛國問題起了主導作用。
如果把祖國比作母親,我們海外遊子就是母親生養的孩子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不讓母親操心,是孝敬母親的另外一種方式。同理,不在異鄉窮困潦倒,不給祖國丟人獻眼,這是我們海外遊子愛國的另外一種形式。
幾年前,為了尋找在家就業的機會,我曾經對國內的一份醫學編輯工作特別感興趣。當我仔細瞭解到這份工作的招工要求時,我不禁大冒冷汗。首先,這份工作不僅要求女性應徵者年齡必須要35歲以下,最滑稽的是,這份工作對申請者的長相還有要求。什麼端莊文雅,什麼落落大方呀,我心想,這是找編輯還是找對象呢?
幾天前我讀到一篇美國最新醫學研究進展。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人們腦力最活躍時期不是二十幾歲,而是四十到六十歲。由此可見,國內對女性就業年齡的苛求,太不符合科學原理了。這麼搞下去,極有可能把能勝任工作的大齡編輯們都拒之門外了。這真是太可惜了。
在美國的各類招工廣告上,都明確寫著不以年齡性別歧視申請者。甭管人家是真是假,至少人家態度在那兒擺著呢。我大膽設想一下,如果祖國各大單位能放寬海歸的年齡限制,肯定會有更多的海外遊子回國報效祖國的。比如說我吧,等我三個孩子都上了大學時,我肯定還有工作能力,而且還處在大腦的最活躍時期,但我肯定不會是35歲了。年齡一卡,我報國無望,估計我只能在美國遊山玩水了。
在一些同胞眼中,國籍和愛國總是牽手並行的。既然如此,我就順便說幾句我心目中的愛國行為。愛國是我們由衷的心願,天祐祖國是我們期待的福分。美國人愛說上帝保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我們中國人愛說天祐中華。雖然說法不完全一樣,但道理是殊途同歸的。
很多美國人信奉基督教,他們心中有自己明確的上帝。比如美國人說上帝保佑美國時,他們確實會放下謙卑的心,切切禱告求他們心中的神看護美國。我們中國人呢?「天祐中華」中的那個「天」字,到底是哪個神呢?是千手觀音,還是神秘的大佛?喜歡高喊「天祐中國」的人,應該把這個「天」字搞明白之後,再勸解他人愛國為好,否則就是稀裡糊塗地空喊口號。
旅美華裔孟浪詩人寫過下面這樣的詩句:遠征已無必要,因為前方不是故鄉,也不是聖地。對我們來說,美國就是這樣的地方。美國不是故鄉,也不是我們心中的聖地,它只是我們生存撫育後代的異國他鄉。
因此,是否擁有美國籍並不絕對重要。我們是否能適應美國的文化並能生存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淪落它鄉時,只有祖國才是我們嚮往的故鄉。這就如同在婆家受了委屈時,我們非要回娘家訴苦並尋求幫助時一樣。
討論國籍問題就像是一層一層地剝洋蔥。剝著,剝著,眼淚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