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工廠目前正面臨新的危機(圖)
安徽淮北一家成衣工廠的工人(法新社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02月24日訊】中國大陸多年來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目前正在面臨新的危機。進入2015年之後,不但出現了外資企業加速撤離中國大陸的現象,而且各種中國大陸的經濟指數都呈現疲態。有分析人士認為,外資撤離中國大陸的趨勢可能只是剛剛開始,2015年中國經濟將受很大考驗。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直走在經濟發展前列的廣東東莞目前出現了一股企業倒閉和外資搬遷潮。中國媒體2月22號報導,微軟諾基亞已經決定關閉在中國的工廠,把設備搬往越南。在東莞和北京兩地的諾基亞工廠將有九千多工人失業。東莞的萬事達和聯勝公司倒閉。手機零件製造商奧斯睿德世浦電子科技公司老闆,欠下一點三億元跑路。兆信通訊資金鏈斷裂倒閉,董事長高民自殺。當地業內人士估計,今年春節期間預計會有超過百家外資企業停工或關閉。
東莞當地一名從事外貿管理的羅先生向媒體表示,東莞外資撤離和企業倒閉從2008年開始出現,今年的情況確實非常不好,
「企業外遷過去一直都有,原來是粗放型的加工業,搬到內地省份,最近幾年開始搬到越南和東南亞。剛現在搬遷的產業也在變,原來簡單加工,現在電子企業也開始了。」
羅先生介紹說,1980年代後期開始,東莞經歷了2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每年GDP增長率都超過20%,但自2008年開始,東莞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雖然2013年通過大量政府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但以往通過製造業拉動經濟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不少企業離開東莞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營運成本大幅增加。
羅先生說,「一個是成本上升,一個是營商環境。成本問題,以前一個勞動力幾百人民幣一個月,現在沒有兩三千請不到人。還有地價房價上升,最後一定反應到製造業的成本上,再加上勞動保護各種稅費,越來越多。營商環境,以前歡迎外資進來,所以有很多優惠政策,現在已經不太關心了。」
在中國大陸,事實上,企業倒閉和外資撤離不僅至在東莞發生。中國媒體的報導顯示,另一個中國製造的標誌城市,浙江溫州也正在經歷「產業空心化」的過程,當地制鞋、打火機等曾經輝煌的產業正在失去往日光環。除了傳統低端製造業企業把工廠搬往東南亞國家之外,一些高端技術的外資企業,也在把企業撤回本國,使中國大陸面臨「前後夾擊」的困難局面。
廣州日資西鐵城公司決定關閉在廣州的工廠。其他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日資企業都在計畫關閉在中國的工廠,把企業搬回日本。另有衣優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在東南亞和印度設立新廠,計畫撤離中國大陸。
今年一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下降10%,突顯過去30多年促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正在受到挑戰。海外一些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大陸經濟目前正在經歷中等收入陷阱,即當勞動力成本和企業營運費用大幅增加,低端製造業轉移之後,經濟結構和產業卻沒有轉型,導致經濟增長陷入停頓。
美國南卡州立大學教授謝田就此表示,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陷入這個陷阱中無法提升,只有極少的國家或地區轉型成功,
「大部分國家無法轉型,一直會在商業產業鏈的低端。比如東南亞、拉美國家等,只有臺灣、南韓等少數國家成功轉型了。中國大陸這麼大,成功轉型非常困難。」
謝教授認為,中國大陸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發展,卻鮮有中國品牌的商品在全球流行,顯示中國的技術發展和企業轉型動力嚴重不足。有中國的專家則認為,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的出路在於創新。目前全球製造業正在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和專業化,這是中國大陸製造業企業的一個機遇。
不過謝教授認為,中國大陸的企業似乎並沒有做好升級換代的準備,
「這關係到很多問題,包括基礎教育,科研水平,整體科技水平等等。這不是搞個舉國體制,短期就可以達到了。」
廣東的羅先生對中國大陸產業升級換代也不抱樂觀態度。因為廣東從2008年開始就提出所謂「騰籠換鳥」的產業升級換代策略,但實施至今,效果並不好。他介紹說,
「汪洋在廣東以前搞‘騰籠換鳥’,方向是對的,但誰給你換啊。沒有立即看得到的利益,下面不會積極推動的。」
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今年一月,體現中國大陸製造業繁榮程度的經理採購指數PPI環比下降了1.1%,比去年同期低4.3%,而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則上漲了0.8%。謝教授認為,過去兩年,中國政府大量發行貨幣,不少企業則陷入嚴重的債務問題,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嚴重。2015年將是中國經濟面對嚴厲考驗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