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基因中就有筑巢的本領(圖)
黑臉織雀筑巢本領高超(網路圖片)
鳥類筑巢看似是它們的天性,科學家們也很難理解它們究竟如何學會建築自己家的。大多數鳥類在繁殖季節,在它們的巢區以內,選用植物纖維、樹枝、樹葉、雜草泥土、獸毛或鳥羽等物,筑成可使鳥卵不致滾散,並能同時均勻受到親鳥體溫的孵化和有利於親鳥餵雛的巢窩。
不過對於鳥類的筑巢技術,科學家倒是有了研究,前不久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生物學家們通過研究非洲黑臉織雀發現,它們的筑巢能力和風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它們筑巢的本事不僅僅是天生的,更是熟能生巧,越成熟的鳥類它們的巢建築的就越合理,越漂亮。
研究這次鳥類筑巢愛丁堡大學的威爾森博士說:「我們發現,鳥類筑巢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基因中就有一個筑巢的本領,不過它們所認識的巢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大概輪廓,它們通過這個大概輪廓作為參照物,你也可以看出,剛開始它們的巢大多都差不多。但你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這些巢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年齡越大的鳥它們建築的巢更精美耐用。這應該是經驗起了作用。」
科學家們發現,就算是同一隻黑臉織雀,它前後編織的巢穴也會有很大區別,而不同的鳥類的搭巢方式也完全不同,有些喜歡從左往右搭起,而有些則喜歡從右往左。此外,隨著經驗的累積,它們筑巢時失誤也會減少,把草葉掉落的頻率也會逐漸降低。
它們同時還研究的北極濱鳥的筑巢行為,發現它們筑巢的緯度越高,其鳥蛋被狐狸和其他動物吃掉的機率就越低,這解釋了為何北極濱鳥每年都要「長途跋涉」北上筑巢。
科學家們介紹,北極濱鳥每年都要從它們在南美洲南端以及非洲和大洋洲南部地區的過冬場所飛到荒蕪偏遠的北極筑巢、繁殖。鳥兒在這一過程中要面對體能消耗、極端氣候等多種挑戰,但獲得的回報是可喜的,其鳥蛋被吃掉的機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