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是查理?不是查理?(圖)
——談法美中三國對查理事件的討論與思考
1月8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後,法國人聚集在廣場紀念被槍殺的編輯和記者(LAURENT DARD / AFP)
【看中國2015年01月22日訊】1月7日,法國著名的諷刺報刊《查理週刊》遭到伊斯蘭籍恐怖份子的襲擊與屠殺。之後,一場關於文明衝突、宗教信仰是否應當尊重、言論自由有無界限等問題,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大討論。其中,發生在法美中三國的討論,格外值得關注。
法國人酷愛自由,可說是西方國家之最。自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查理週刊的為諷刺而生、為諷刺而死,就是法國人為自由而生、為自由而亡的經典範例。對查理週刊的襲擊,幾乎所有法國人都認為,是對法國民主、共和精神以及自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攻擊。
這個事件是文明的衝突嗎?當然不是!法國總理瓦爾斯說,這不是與某個宗教或某種文明對抗,而是與恐怖主義展開戰爭。瓦爾斯的說法無疑代表了西方國家對這個事件的看法。大多數伊斯蘭人也不認為這是文明之間的衝突。法國伊斯蘭協會領袖譴責恐怖份子的罪行表示,恐怖份子沒有宗教。美國的伊斯蘭學者說,恐怖份子就是恐怖份子,不是伊斯蘭恐怖份子。
用屠殺報復諷刺,用槍桿子對付筆桿子,無論是策劃者還是實施者,都把自己劃入了野蠻的行列。可是中國官方卻不這樣看。他們稱那些遇難者並非死於言論自由,而是西方與伊斯蘭文明對立的犧牲品。一些左派學者稱,新聞自由不應包括冒犯他人信仰的自由,「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沒有這樣的新聞自由,實是各民族之幸」。官方和左派學者對查理事件的解讀,實際上就是試圖把中國沒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合理化。
他人的宗教與信仰該不該尊重?一項由Le Journal du Dimanche 主持的法國民意調查18日公布,結果顯示,42%的法國受訪者認為,令穆斯林感到受傷與威脅的漫畫不應該在媒體上刊登,這些人同時支持言論自由;而57%的受訪者認為,無論外界反響如何,雜誌和報紙都應自由刊登這些漫畫。這個調查顯示,在所有支持言論自由的受訪者中,有四成以上的人認為,應尊重他人的宗教與信仰。
有人說,言論自由之所以為自由就在於它在概念上沒有邊界,其真諦在於所有人都必須容忍冒犯的言論。這就是說,如果你支持言論自由,那你就必須容忍那些沒有邊界的言論。當言論自由和宗教信仰發生衝撞時,以容忍對應冒犯,可能是最好的對應之道。一項報導說,在法國的500萬穆斯林裡,有99.999%面對那些漫畫是抱以平靜心態的。
言論自由到底有沒有界限?法國主流媒體幾乎一邊倒地支持查理週刊,而美國的崇尚自由的主流媒體,卻陷入左右為難的糾結之中,並出現了「不是查理」的聲音。《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版)、美聯社、CNN都沒有刊登穆罕默德的形象。《紐約時報》總編巴奎經過左思右考,最後決定不刊登,主要有三個考慮:1)員工的人身安全;2)讀者感情,尤其是穆斯林讀者;3)紐時長久以來堅守的準則:無端的侮辱和諷刺藝術之間是有界限的。在巴奎看來,展示那份報紙的「最具煽動性的圖片」是不可接受的。
紐時此舉招致絕大多數讀者的批評。他們指責這個決定很「懦弱」,他們說,如果你是那份權威大報,如果你是美國新聞準則的最高代表,如果你指望你自己的記者遭到威脅時,其他人能站出來支持他們,如果你尊重你的讀者自己作出是非判斷,那你就該力挺《查理週報》,刊發他們的漫畫。紐時此舉被法國媒體指責為,在恐怖主義威脅面前,放棄對言論自由的忠誠與堅持,不但自己蒙羞,也讓美國的媒體蒙羞。筆者也認為,紐時在查理事件上自我設限,失分了。
美國媒體面臨的難題,在中國官方媒體那兒,倒是簡單明瞭。新華社發表時評《新聞自由要有限度 無限制的侮辱不可取》、和環球時報的《怒斥恐怖主義不等於爭議漫畫》,都直截了當地指出,新聞自由應該有限度。必須指出的是,美國媒體的自我設限和中國官媒的言論自由要有限度有本質不同。前者是媒體自我決定,和美國政府無關;後者是中國政府行為。
言論自由應當堅守,宗教信仰應當尊重。但是當言論自由和宗教信仰遭遇碰撞的時候,如何拿捏?這場查理慘案引發的大論戰,看來還將繼續下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