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美國對華空軍援助(圖)
抗戰(網路圖片)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力量十分薄弱,處於絕對劣勢;但在抗日戰爭的中後期,美國對華進行援助,中國空軍逐漸扭轉局勢。
美國對華空軍援助,最為人所熟知的,無疑是美國人陳納德和他的航空隊飛虎隊。1941年羅斯福簽署一項不對外公布的行政命令:允許預備役軍官和陸海軍退役人員參加志願航空隊。此後,以陳納德為首的招募小組以遠東冒險活動和高額薪酬吸引美國空勤志願人員,以中央飛機製造公司的名義與他們簽汀了為期一年的合同。合同規定的條件是:飛行員月薪600美元,中隊長750美元,地勤人員不不低於250美元。外加每月30美元津貼、差旅費和每年30天的帶薪休假,免住宿費。擊毀一架日本飛機獎勵500美元。同時為每一位志願員購買10000美元的人壽保險,傷殘或死亡木人或其家屬可得到六個月的薪水,並支付死者的喪葬費。可見,這支志願航空隊雖然有羅斯福的秘密授意,但從其組成的實際過程來看更像是一支雇佣軍。
陳納德的志願航空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到1942年5月31日誌願航空隊共參戰100餘次,擊落或擊毀敵機200架左右,僅損毀和受傷80餘架。
但美國在1942年沒有能夠提供足夠的飛機,日軍在中國戰場依然掌握著制空權。
1942年史迪威成為美國駐華軍事團主席,擔任中國戰區最高長官參謀,中美軍事合作正式展開,非官方的美國誌願航空隊解散。1942年,美國駐華特遣隊成立,陳納德希望把空軍力量擴大到總數為105架戰鬥機和42架轟炸機。陳納德希望依靠這股力量打敗日本空軍,並以中國作為基地轟炸日本本土。
1943年羅斯福同意蔣介石擴大援助的請求,答應確保中美空軍至少有500架參戰。
在1943年2月羅斯福派人前往中國溝通。蔣介石稱如果以下三項要求得不到滿足,中國將不能繼續抗戰爭,他希望美國承諾:1、陳納德掌控獨立的空軍指揮權;2、中美空軍有至少500架參與作戰;3、「駝峰」航線每月運輸10000頓物資。
1943年1月14日,羅斯福、丘吉爾相會在卡薩布蘭,3月8日,羅斯福關於美國駐華空軍作了三點決定,基本上同意了蔣介石的請求,將空軍力量擴充到至少500架飛機,並成立美國第14航空隊。
美國第14航空隊成立之後,中美空軍的戰力迅速提高,並扭轉戰局,掌握決定優勢。對此,日本方的資料也承認,「……美在華空軍兵力急劇增加,裝備器材十分優良,戰鬥機編隊精悍,戰術活躍戰鬥力不斷增強,作戰基地從雲南向桂林、零陵、衡陽地區推進,從而對武漢、廣東我等空軍基地的攻擊更具威脅。就中國戰區敵我雙方的空中優勢而言,1942年之前優勢在我方,1943年從敵我較量的過程來看,敗局已定,優勢逐漸轉向敵方……」
日方的的分析是比較客觀的。可以對比兩段時期,日方記載的戰況:
「 (1942年)7月以來在華美國戰機更為活躍7月1日,9架B - 25轟炸機向九江及漢口襲擊。2日、3日均有3架B- 25轟炸機向漢口的海軍攻擊。3日另有5架B- 25轟炸機,4架P- 40戰鬥機向南昌機場攻擊,6日有向自雲機場襲擊。9日又有2架P- 40戰鬥機襲擊南昌機場。……攻擊九江7月下旬敵機的攻擊次數才逐漸減少。」
1944年12月8日一天之內從空中對日軍的進攻,日本方面的資料是這樣記述的:「(一)衡陽、常德附近,遭到了34架飛機的攻擊,桂柳地區有14架戰機攻擊地而部隊遭到襲擊;(二)南京地區13架戰機兩次攻擊,日機被擊落2架,另外各種飛機在地而擊毀的有17架,8架擊傷,共有27架飛機損失;(三)太原機場及兵工廠遭到8架戰機攻擊;(四)香港地區遭到20多架飛機的攻擊,運輸船艦和運輸機各毀一」
參考資料:李玉貞《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空戰》;王躍如《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中美空軍合作》。
在戰爭後期,中國空軍掌握制空權,美國功不可沒。1945年1月在華美軍總人數是32956人,其中空軍23960人,後來每月都有增加,到8月15日,戰爭結束時,在華美軍總人數60369人,其中空軍347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