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有這樣一個華人群體並不顯眼但無法被忽視,她們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軌跡,到國外從頭開始;將家庭的未來筑於千里之外,夢想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優質的未來……他們前仆後繼地來到世界各國,變成了別人口中的「陪讀父母」。而從他們嘴裡聽到最多的,是自己的孩子,及孩子的未來。
那麼,在中國留學生聚集的歐洲,誰最容易被「陪讀」?哪些國家可以陪讀?陪讀又會產生怎麼樣的利弊?
高中陪讀最流行
「在孩子出國就讀高中的家庭中,選擇出國陪讀的家長比較多,特別是年齡集中於15-18歲,讀私立和公立的走讀學生,陪讀的家長佔多數。」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會長桑澎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出國陪讀家長數量有所增長和低齡化留學趨勢的發展有關。
據中國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科留學的人數迅速增加。以中國赴美國留學人數為例,2013年中國赴美讀研的人數為103427,而讀本科的人數為93768人,兩者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另外,高中留學人群也開始急速膨脹。
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也有相似結論。新華社稱,報告顯示,80%的中國富豪計畫將子女送到海外接受教育,千萬富豪子女留學的平均年齡為18歲,億萬富豪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平均年齡為16歲。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不過,桑澎同時也指出,中國家長跨國陪讀的現象並不普遍。因為對於中國每年幾十萬的出國留學總人數來說,15-18歲這個年齡段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少。「以去年北京市留學服務機構送出學生的人數為例,出國就讀高中的學生不足3%。」
歐洲各國陪讀政策有差異
子女留學可申請留學簽證,而陪讀父母在歐洲各國常常得不到這樣的「優待」。
據英國《華商報》報導,在英國,只有孩子在12歲以下的,父母才可以申請陪讀簽證,第一次12個月,可以在英國延簽12個月。12歲以上的父母只能申請探親簽證,一次6個月,6個月到期後必須離境,不能在英國辦理延簽。
法國沒有為陪讀設立專門的簽證類型。留學生的父母如果想去探望子女,通常情況下是可以辦理短期旅遊簽證。在法國留學生只要持有效期一年以上的法國留學居留證就有資格邀請親屬來法國旅遊探親。而申請這種法國短期旅遊簽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邀請人到當地的市政府開具一封邀請信。之後再將這封邀請信寄給家長。
據悉,歐洲其他國家均只能允許家長申請訪問簽證看望在外留學的孩子。
好消息是,歐洲各國最近幾年開設了歐洲多國為開設了投資移民的通道,這讓富裕階層陪讀有了另一種選擇。以英國為例,投資移民的簽證政策逐漸放鬆,投資者可攜帶伴侶和未成年子女(18歲以下)一同到英國。
因此,持著投資簽證的「陪讀」家長則成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選擇。據有關數據統計,在申請200萬英國投資移民的人群中,70%都是出於子女教育的因素。
跨國陪讀利弊惹爭議
一些人認為,家長陪伴孩子出國,主觀上可以減輕家長對孩子的擔憂,這是跨國陪讀的一個優點。
英國《英中時報》稱,來自臺灣的Annie陪10歲的女兒於去年來到倫敦,入讀某私立小學。Annie早晨7時起床,送女兒上學,下午4時出門接孩子,週而復始。這樣的生活儘管略顯單調,卻不會讓Annie對女兒跨洋擔憂。
另外,除了擔憂生活之外,控制子女的生活開支也是父母「陪讀」的原因。兒子在英國留學的王女士表示,他們並不屬於十分富裕的家庭,兒子「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一度讓他和丈夫感受到了經濟上的壓力。她表示,「來英國既可以照顧兒子的生活,又可以‘監督’兒子在金錢上不必要的支出。」
然而孩子在外、父母陪讀的模式似乎也並不能得到被陪子女的「領情」。王女士的兒子對母親的陪讀似乎並不「領情」。他在受訪時表示:「我都二十幾了,我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十分理解媽媽疼愛我的心情,但總有種被時刻監督的感覺,不太自由。」
陪讀父母「一手包辦」的行為往往也忽略了出國是為了讓孩子適應國外生活,達到鍛練孩子的目的。分析人士說,陪讀易造成孩子對家長的過度依賴,無法融入當地環境,客觀上來說影響孩子獨立成長。
另一方面,陪讀也並不一定能得到所有家庭的支持,許多家庭中的老人認為孫子孫女遠在國外,會漸漸不如在身邊時「感情深」。而且華人父母兩地分居也常常讓陪讀的華人父母深感孤獨,甚至造成家庭危機。
天津《每日新報》發表評論說,把家庭裡的一切責任都放棄,只伴隨孩子,與家庭裡的其他成員親情會淡漠,產生矛盾也是必然。要不要做孤注一擲的陪讀家長?陪讀陪到什麼程度?自己的家庭情況是不是適合這樣選擇?承擔親情風險的能力和準備有多大?這一切都要全面考慮,不要一「陪」把其他都「賠」進去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