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 在美留學生如何應對文化衝擊(圖)
美國人在街頭準備向有需要的人捐贈食物( 圖片來自網路)
從十一月下旬的感恩節開始,一直到聖誕節、新年,這段時間在美國被稱作是「節日季」(Holiday Season)。感恩節、聖誕節是美國人的的家庭團聚節日,像我們中國人的中秋節、春節。感恩節第二天「黑色星期五」是一年一度的全國瘋狂購物日。可以說,節日季是一段美國人吃喝玩樂、盡情享受的時光。
來到美國的留學生也把節日季當作是一個瞭解美國文化兼放鬆享受的好機會。去美國人家做客、到各處旅遊、與朋友同學party、shopping,這些都是留學生節日裡的主要「日程」。
其實,在節日季裡還有這樣一件事,它能幫助留學生更多地瞭解美國文化,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那就是做慈善,因為這也是美國人節日裡的一項重要內容。
慈善,聽上去像是個「高大上」的主題,這裡我們不去探討美國慈善的歷史由來和深刻意義,也不去討論巴菲特,比爾蓋茨等億萬富翁們耀眼的捐款事跡,我們只談普通百姓的草根慈善之舉。因為全美的所有慈善捐款中,來自公司企業和其他機構的僅佔15%,85%是民眾個人捐的,其中又有70%來自普通百姓。雖然美國人寅吃卯糧,負債享樂是普遍現象,但他們仍然保留了對名目繁多的募捐活動的熱情,甚至那些低收入的人也是如此。而很多人的慈善行為又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在美國,做慈善不僅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更是一種以家庭、個人為載體,貫穿於日常生活的全民行為。很多人從小看到別人做慈善,或是接受過慈善團體的幫助,耳濡目染,把「樂善好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比如說做義工,大部分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有參與,名牌大學在錄取時還把這當作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用它來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有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而很多老年人義務地在小學校、圖書館、醫院裡為他人服務。
有統計資料表明,美國現在成年人口中有近一半人志願捐獻他們的業餘時間,每年捐贈的總額達到200多億小時,這相當於1000萬人全職幹上一年,而如果按平均工資每小時10美元計算的話,則價值約為2000億美元。全美有超過89%的普通家庭在為約100萬個慈善機構提供各種形式的捐助,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全民運動」
回到節日慈善的話題。在節日期間,人們除了為各種慈善機構團體捐款,還有很多節日特色的活動。如人們把買來的各種食品送到以幫助窮困人口聞名的救世軍、食物銀行(Food Bank)等組織,而一些人再到這些地方「義務勞動」。筆者認識的一位華人工程師介紹說,他們公司的研究部門有個傳統,每年感恩節前,幾十個工程師開車到很遠的Food Bank勞動半天,幫助把捐贈的食物分類打包,他說那是非常辛苦的體力活,可是大家都會參加。
週末的時候在一些十字路口,人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為慈善機構募捐的人,他們身穿標誌鮮明的服裝,手拿口袋或盒子,穿梭在等紅燈的車輛間,很多人會搖下車窗捐出幾塊錢,而這些不停奔走的人都是義工。
而在美國大部分地方都能看到的一道節日風景是,在很多大商場和超市門口,都站著一位戴著紅色聖誕帽的先生或女士,手裡不停地搖著一個鈴鐺,向過往的人們說著「節日快樂」的祝福話。他們旁邊掛著一個紅色的鐵桶,進出的很多人都會停下腳步,把錢放到桶裡。別誤會,他們不是乞丐,他們在為救世軍的紅鐵桶項目募捐,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讓窮人在聖誕節期間能吃飽穿暖,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聖誕節禮物。每年美國各地人們放到紅鐵桶裡的錢達到上億。一個小鈴鐺,一個紅色鐵桶,已經成為聖誕季節樂善好施精神的象徵之一。而那些搖鈴人幾乎都是義工,來自各行各業,有的人堅持做了幾十年。
提到海外留學,人們總喜歡談論這樣一個話題,「如何克服文化衝擊,融入主流社會?」「主流」這個詞有太多不同的解釋,我們不妨換個說法,「怎樣融入你所在的社區?」因為只有融入周圍的人群中,你才會有一種群體歸屬感,不再是邊緣人。
為了「融入」,很多留學生在努力嘗試,與當地人聊天、侃球、泡吧……現在,節日季給留學生提供了一個「融入」的好機會,那就是做慈善。
不同於從小在「做慈善」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的美國年輕人,國內來的留學生大多對此感到陌生,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其實很簡單,因為在美國「慈善」不是富人的特權,門檻很低。比如,你可以用半天一天時間去一些慈善機構幫忙,這正是缺人手的時候,在那裡你會遇到很多樸實善良的普通人。平日在街頭上、商場裡遇到募捐的,你不必一擲千金,只需用口袋裡的零錢來表達你的善意,你就會收穫對方熱情的節日祝福。更重要的是,在做慈善的過程中,你會得到歡迎、尊重和接納,你,和你所代表的留學生群體會在當地人心裏留下美好的印象。
其實每個留學生在美國都或多或少接受過當地人幫助,如有的留學生被免費輔導英語,有的被邀請到家裡過感恩節,有的得到二手傢俱和家電等等。廣義上來講,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不可能為所有人提供完善的保障,以普通人互相幫助為核心的慈善就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在慈善這個大機器裡,有人需要,有人得,就必須要有人施,這樣機器才能有足夠的能量不斷轉動下去。狹義上來講,慈善不僅對社會對他人有益處,做慈善者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得到提升。
對於留學生來說,在陌生的環境裡主動尋找做慈善和義工的途徑和機會,無疑是挑戰自我。最開始,你的收穫也許就是進入了當地人的圈子,與周圍的人有更多的關聯,不再隔膜和孤立。然而堅持下去,你對慈善文化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漸漸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那麼,學習做慈善,不妨就從這個感恩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