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一夫一妻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圖)
明孝宗朱祐樘(網路圖片)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6月8日),年號弘治,是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的三子。明朝第9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歲。死後葬於泰陵,謚號為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根據《明史》記載:「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祐,憲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紀氏,大明成化六年七月生帝於西宮。時萬貴妃專寵,宮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後 ,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宮中。十一年,敕禮部命名,大學士商輅等因以建儲請。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歲,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為皇太子。」
弘治年間,孝宗皇帝勵精圖治,整肅朝綱,改革弊政,罷逐了朝中姦佞之臣,重用賢士,為于謙建祠平冤,減輕賦稅,停征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出現「弘治中興」的大好局面。
孝宗在位期間,勤於理政,選用賢臣,當時被任用的徐漙、劉建、李東陽、謝遷、王恕、馬文升等人(包括後來的劉大夏, 楊一清), 都是正直忠誠的大臣,在弘治一朝發揮了較大作用。孝宗常召閣臣至文華殿,讓大家共議大臣的章奏,寫出批詞後,自己再批改頒發。所以,閣臣李東陽高興地說: 「天順以來,30餘年間,皇帝召見大臣,都只問上一二句話,而現在卻是反覆詢問,討論詳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學士劉健上奏說,晚朝散歸後,天色已黑,各處送來的文件往往積壓內閣,來不及處理,如有四方災情,各邊報警等事務,就有耽擱的可能。於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兩次在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從此出現了「平臺召見」這一新的朝參方式。
孝宗對臣下寬厚平和。早朝的時候,孝宗親御奉天門,大臣們言事,要從左右廊廡人門內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儀,孝宗從不問罪,奏本中有錯字也不糾問,經筵講官失儀,他還寬慰數詞,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宮內,覺得天氣寒冷,就問左右內臣:「現在官員有在外辦事回家在路途的嗎?」左右回答說: 「有。」他又說: 「如此凜冽且昏黑,倘廉貧之吏,歸途無燈火為導,奈何?」遂傳下聖旨,命今後遇在京官員夜還,不論職位高低,一律令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也確屬不易了。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不近聲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盧思慎,曾對朝鮮的國王說: 「先皇帝(憲宗)或於用人,間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則銓注登庸一出於正。又性不喜寶玩之物,雖風雪不廢朝會,臨群臣皆以喪服,惟祀天祭用黃袍,臣等慰宴時不奏樂,不設雜戲,勸花置於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張矣。」憲宗生前愛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紅細布裁製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這種織品,用工繁浩,名雖為布,實際卻用細絨織成。孝宗當時還是太子,內侍給他送來新裁製的衣服。他說:「用這種布縫製的衣服,抵得上幾件錦鍛衣服。穿它,太浪 費了。」遂謝而不用。他當了皇帝后,下令停止為皇宮織造此布。
孝宗自幼經歷坎坷,所以即位後廉潔而賢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終其一世身邊只有張皇后一人,再無一個嬪妃。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照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記錄,也算是朱佑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孝成敬皇后張氏(-1541年),明孝宗皇后,興濟(今河北青縣)人。父親張巒,母親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張氏被選為太子妃。孝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孝宗篤愛妻子,不立妃嬪,兩人共處如民間百姓夫婦。因為皇后的緣故,優待外戚,追封岳父張巒為昌國公,妻弟張鶴齡為壽寧侯、張延齡為建昌伯,為皇后建立的家廟也十分壯麗。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卒,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是為明武宗,尊張後為皇太后。
關於孝宗後宮,根據明史、明書等官方資料記載,孝宗僅孝康皇后張氏一人,並未正式冊立其他妃嬪。所以歷代皇陵中,都葬著許多皇妃,而只有孝宗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這種事是絕無僅有的。
另外,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樹。他擊敗吐魯番,收復嘉峪關以西的土地,經營哈密。孝宗還修繕長城,抵禦蒙古。由於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監亂政的現象, 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