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香港讓人想起了1989年的柏林(圖)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1月09日訊】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想我們會看到很多柏林牆倒塌的照片和視頻——那是25年前的這一個星期日。但是,我們或許不會看到很多戈爾巴喬夫的照片,是他讓這成為了可能。

最近當我來到柏林時,我被帶回了那個壯觀的時刻。我去了查理檢查哨,那是由美國佔領的西柏林與由蘇聯佔領的東柏林交界處的舊址。在1960年代,它曾經是最緊張對峙的場景之一,當時美國和蘇聯的坦克相距只有幾碼,炮管瞄準對方。我前去參觀了帶有鐵絲網的空地和那些試圖逃離東柏林而被射殺的人士的紀念館。德國人把這些保留了下來,作為在這堵牆所發生的暴行以及它在20世紀最殘酷的一個場景中所扮演角色的見證。

1989年,因為一個人的決定,柏林牆倒塌了。戈爾巴喬夫曾在奸詐封閉的蘇聯共產黨內度過了他的職業生涯,但他清晰地看到了歷史和人性的價值,11月份,他下令在柏林的邊防哨兵和軍隊不許向那些推倒柏林牆或越過邊界前往西方的人開槍。就在柏林牆倒塌後不久,戈爾巴喬夫同意德國統一。

今年標誌著另一個重要的25週年紀念——那是在中國。1989年6月,中國的軍隊粉碎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起義。今天,在這個殘存的最大的共產專政之下出現了一個與當年可有一比的對峙,一個專制政權在努力鞏固其霸權地位,一個民眾起義在尋求民主和自由。這就是在香港由學生領導的佔領運動。

許多亞洲文化,包括中國,體現了被稱作「天命」的概念,即總體上做得好的政府會享有神聖的使命,繼續執政。但是如果政府打破了民眾對它的信任,或被看到做了不義之事,那麼其合法性就會被粉碎,這個政府被取代或是推翻只是遲早的事。在25年前天安門廣場事件時,這還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因素,當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大約只有現在的5%;當時的事件並沒有通過網際網路立即傳播到世界各地;當時柏林牆還沒有倒塌;當時,中央政府和黨在中國的地位還不易被質疑。

今天,對於在北京的中國政府來說,香港的局勢更為困難,因為看上去是北京當局打破了——或者說,至少重大更改了——允許香港選舉自己領導人的承諾。對於北京政權而言,它被夾逼得更為痛苦,因為世界各地無數的年輕人,他們見到過柏林牆倒塌的圖片以及25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暴行,他們現在在觀看今天香港佔領運動的視頻。

而且,在中國,還存在另外一個對官場更為廣闊、更為悄然的挑戰:對中國生活品質、環境的普遍不滿。霧霾、水和空氣中有毒的污染物,以及不安全的食品及其他產品已經在世界上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裡司空見慣。由於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普通民眾在抗擊毒藥、污染和廢物的浪潮中,他們領導了抗議活動,並提起了針對中國各級政府的法律訴訟。

對中國政府而言,最危險的是今年秋天這些不滿在香港街頭燃起的火焰。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這場鬥爭將如何結束。但是在中國的方程式裡,似乎沒有看到一個能等同於戈爾巴喬夫的人物。

(本文譯自PETER GOLDMARK於11月8日發表在美國知名報紙《新聞日報》上的評論文章,題為「2014年的香港讓人想起了1989年的柏林」。)

原文:2014 Hong Kong reminiscent of 1989 Berlin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周潔、 PETER GOLDMARK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