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授書(組圖)


張良終於比老人先來到橋上。這次老人高興了,送給張良一部書。

河上公授書漢文帝

河上公也被稱作「河上真人」,他修仙得道在山東琅玡天台山,那裡至今留有很多遺蹟。河上公是最早為老子的《道德經》作注的,因為他是站在仙家的角度來註釋《道德經》,所以影響最大,流傳最廣,其名曰《道德經章句》,是最古老的《道德經》注本。

當時漢文帝對老子的《道德經》推崇備至,不僅自己熟讀,還要求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但《道德經》中有些地方當時誰也弄不懂。後來文帝聽人們都說河上公非常精通《道德經》的精髓,就派人拿著幾個不懂的問題找河上公請教。

河上公對使者說:「研究老子的經典是件十分嚴肅認真的事,怎麼能通過別人來代問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河邊小茅屋,親自向河上公求教。

但文帝仍心有不甘,說:「《詩經》上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

河上公就拍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高,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


漢文帝開闢的文景之治與河上公的教誨有很大關係。

文帝大驚,才明白觸犯了神人,馬上下車向河上公跪拜謝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承蒙祖上福蔭,繼承帝業,但我才疏學淺,深憂難堪重任。雖然我忙於治理世事,可我一心向道。由於自己無知愚昧,難以明瞭經書的真義,祈望您能給予教誨。」

河上公見文帝一片誠心,就把《道德經章句》二卷授予他,並對文帝說:「回去後好好研讀這兩卷書,《道德經》中的疑難問題就都解決了。這兩卷著作,我寫了已經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了三個人,加上你才四個人,切記,萬不可顯示予他人!」

文帝跪受經書,抬頭再看時,只見雲霧蒸騰,天地一片迷茫,河上公已經不知去向了。文帝后來十分珍視那兩卷書,精心鑽研《道德經》,手不釋卷。漢文帝開闢的文景之治與河上公的教誨有很大關係。

張良拜師

張良是秦漢時期沛國人。童年時,有一次他要經過沂水橋到下邳,當時是風雪正猛的冬天,他遇見一個身穿黃單衣頭系黑巾的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扔到橋下,看著張良說:「你這個小傢伙,到橋下把我的鞋撿回來!」


張良走到橋下撿回老人的鞋子,並蹲下身子幫老人穿好鞋。

張良沒有絲毫不願意,跑到橋下把鞋拾上來遞給老人。老人不接鞋,卻伸著腳讓張良給穿上,張良恭恭敬敬地把鞋給老人穿上了。

老人笑笑說:「你這孩子可以做我的學生了。明天早上你還到這兒來,我將會教給你一些什麼。」

張良天不亮就趕到橋上,見老人已經坐在那裡了。老人說:「你比我來得晚,今天不能教你。」就這樣讓張良白跑了二次,第三次張良終於比老人先來到橋上。這次老人高興了,送給張良一部書,並說︰「你讀通這部書,就能給帝王當軍師了。以後如果再找我,我是谷城山下的黃石公。」


張良認真地鑽研《黃石公書》,後來他輔佐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

張良回去後鑽研那本書,掌握政治和軍事爭戰中的各種應變策略,後來他輔佐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被封為留侯,任大司徒。後代把老人給他的那部書稱為《黃石公書》。

據《太平廣記》記載,張良除了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還按照黃石公留下的書修煉,他沒有遠離濁世,而是邊輔佐劉邦邊修煉,張良沒有被繁雜的塵世所迷惑,而是把遇見的事當作修煉的契機,從而升華自己。

如此的悟性和智慧,終於成就了一位非同尋常的修煉者,張良成仙以後,作了天宮的童子,常跟隨太上老君在天界遨遊。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神人授書於有才德、有作為之士的事例還有很多,這些人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上天安排並關注著人類歷史的每一步。

文帝喜歡研究老子的學說又弄不通,於是上天派了河上公下凡來傳授,怕文帝不信,才以神跡示之,幫助他治理國家,惠及天下蒼生。文帝雖為君王,也只是人的地位、人的智慧,在神明面前只有恭敬虔誠才能得到真經。

黃石公授書張良,一則可以通過張良的輔佐,幫助劉邦開創漢室江山,讓百姓得享太平;二來又使張良得以修成正果。可見,上天的安排自有其深意。

--圖片轉載自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