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萬「紅頂商人」被查 含3名吉林原副省長

【看中國2014年09月28日訊】據大陸官方媒體報導,戴著政府的帽子,拿著企業的票子,屢被禁止的「紅頂商人」,仍在編製內外自由遊走—最新數據顯示,共排查出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完成清理約5.5萬人次。

吉林3名原副省長曾當董事長

江蘇省排查出5374人,4726人退出;山東摸排出7640人,已清理規範6038人……在集中規範清理幹部到企業兼職期間,全國各省區市共排查出黨政領導幹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左右逢源的「兩棲人」,不得不做出「取捨」。這其中,吉林省副省級「灰頂商人」清理最引人注目。3名原副省長違規擔任地方銀行、擔保公司或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董事長,1人因個人嚴重違法違紀被處理,另外2人均辭去在企業兼任的職務。

國企成「紅頂商人」「重災區」

金融機構並非兼職官員的「唯一選擇」,城投公司、地方融資公司同樣是一些黨政幹部熱衷的去處。近年來,多地都曾被曝政府官員在城投公司兼職的問題。例如,內蒙古赤峰市一副市長就曾兼任赤峰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一些市區縣的融資平臺公司,掌門人往往都是「紅頂商人」,由副市長、副區長、副縣長等兼任,公司關鍵崗位負責人也往往是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甚至職能部門或事業單位「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根據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曾經在黨政機關或者公檢法系統有過任職經歷的官員獨董超過900人,這些獨董分布在約800家上市公司中。也就是說,平均不到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員獨董。

觀點

「幹部有利可圖企業借權生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說,黨政機關貨幣化工資水平與國企相比有很大差距,利益驅動下,幹部有利可圖,企業借權生財,自然「一拍即合」。

「從目前曝光的情況看,多輪‘禁令’都未得到嚴格執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一些退休的黨政幹部通過進入協會、高校等辦法巧立名目,採用「曲線策略」在企業兼職,一些幹部超標準、超編製配備公車,「借道」企業登記產權,長期借用、調用的案例不在少數。「歸根到底,企業所需是幹部的‘人脈關係’和權力影響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