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彤:紅與黑的分野和變幻

【看中國2014年09月26日訊】紅與黑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曾經是官場和教廷的縮略語。現在,它在中國大異其趣,成了革命黨還是黑勢力的代名詞。

革命黨應當是理想主義者。黑勢力大抵是奪取地盤權錢之類的亡命徒,兩者本來涇渭分明,有時卻也難分難解。

「打江山坐江山」的制度傳統

這樁歷史公案,在大約三千年前的殷周之際,就被伯夷叔齊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話說當時的華夏,領導集團是定居在中原的殷商,被尊為天子的紂王暴虐無道。地處西陲的周,在姬發(後來被尊為武王)的率領下起兵東征。義師節節勝利,卻有兩位老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以暴易暴」不足為訓。他們就是伯夷叔齊兄弟。此中是非,在歷史上很有爭議。史家無不推崇夷齊的人格,但難於理解他們的政見——畢竟周武的政策和作風優於殷紂,難道夷齊連這點起碼常識也沒有?

不過,夷齊的著眼點,與其說在於政策和作風,毋寧說在於制度:殷紂的始祖殷湯,絲毫不比周武遜色,也是中國人民的一位大救星,以革掉了暴君夏桀的命而被神化。後來的發展,則進一步證實了夷齊的擔憂:紅一代的後裔周幽周厲,比暴君殷紂好不到哪裡去!在華夏土地上如此這般由紅色接班人蛻變為黑色獨裁者的活劇,史不絕書,早已成為漁樵們永恆的話題。

所以,以政權為戰利品的制度,即所謂「打江山坐江山」的制度,或所謂「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靠得住」的制度,實在談不上什麼革命性;相反,它具備的是落後性、倒退性、乃至腐敗性——因為他們所維護的穩定性,乃是不受監督的權力,即天天滋生腐敗的制度。

紅後代與黑後能不分道揚鑣?

東西方同屬一個地球。最早指出以暴易暴的思想家是東方的伯夷叔齊,最早解決以暴易暴的政治家是西方的華盛頓。華盛頓功成不居,也不「傳位」於子孫,開創了選舉公僕制度的範例。普世公民,耳目為之一新:主人選舉公僕的制度,比老態龍鐘的終身制好,比歡天喜地的自家孩子世襲制好,也比伯樂相馬式的禪讓制好。

永遠先進的神話,無非要使不受監督的特權成為永恆的戰利品。把對理想的忠貞和對戰利品的迷戀混為一談,是個誤區。受益於華盛頓的蔣經國先生急流勇退,把普世價值的火種引入了華夏。

需要確切的定義紅與黑。紅是理想,黑是不受監督的權力。從追求理想到追求絕對權力,是從紅到黑的變異和誤區。

當然咯,全心全意為自己和子孫追逐戰利品的人,本來就是求黑得黑,不是求紅得黑,也就無所謂誤區或變異了。大概洪秀全不是,金日成不是。唸唸不忘「還是自家孩子靠得住」的人是不是?難說。

這裡存在著紅一代與黑一代、紅後代與黑後代的分野。以反腐敗為使命的紅,和以追求不受監督之權力的黑,能不分道揚鑣嗎?

紅與黑的分野和變幻,是歷史的多幕悲喜循環戲。不斷有人演,永遠有人看。五光十色,是紅是黑,何去何從,饒人尋味,發人深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鮑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