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花費10年繪製最詳細銀河系圖(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花費了10年時間建立了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包括了2.19億顆恆星,這幅銀河系地圖內這些恆星的分布被具體描繪出來,這樣我們能夠根據該地圖瞭解到銀河系內恆星的主要分布時空。為了繪製這幅銀河系地圖,科學家使用了位於迦納利群島的艾薩克·牛頓望遠鏡,鏡面直徑為8.2英尺,其觀測能力較強,是人類肉眼的一百萬倍,銀河系地圖內還可以看到較為昏暗的星系塵埃。

科學家繪製銀河系地圖的目的在於尋找銀河系內恆星、氣體的演化規律,在銀河系誕生之初這些氣體和恆星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該地圖也為科學家提供了洞察星系未來發展的窗口。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就試圖觀測銀河系內更加昏暗的星光,並推測其背後的奧秘,雖然這幅2億多恆星的地圖並不代表了銀河系內所有的恆星分布,但仍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銀河系地圖,畢竟銀河系之內的恆星數量可以達到千億顆,由此看到我們距離繪製出銀河系內詳細的恆星分布圖還是相當遙遠的。

繪製銀河系地圖的研究人員來自赫特福德郡大學,他們花了10年的時間來創建這幅地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銀河系內的恆星分布較為均勻,但是有一部分處於黑暗之中,科學家認為這片暗域的出現主要是星際塵埃的遮擋,這一點獲得了多數研究人員的認同。由於銀河系存在一些星際塵埃可以將遠處的恆星遮擋,同時銀河系的旋臂恆星光也影響到我們對旋臂外側天體的觀測,基於這些因素科學家只能繪製出較容易被觀測到的恆星,對於隱藏在塵埃雲背後的恆星還需要其他先進的技術。

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至12萬光年,恆星數量為2000億顆,如果對比宇宙中的星系,銀河系並不是龐大的,還有更加龐大的星系,比如IC1101,恆星數量超過了百萬億顆。在一個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從地球上任何一個角度看到大約2500顆恆星,科學家已經對銀河系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進行了觀測,得知銀河系為螺旋狀,但還有一部分結構被遮擋而無法觀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