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赴美方式影響 華裔移民在美發展呈現兩極化(組圖)
來自130多個國家的8000多名新移民6月30日在洛杉磯會展中心參加了美國公民入籍宣誓儀式,其中華裔移民的入籍人數排名第三,僅次於西裔和菲裔移民。
據報導,美國勞工部在上月底發布了《經濟危機後亞太裔經濟狀況》的長篇報告,對亞裔在美國的狀況作了全面分析。亨特學院亞美人研究計畫主任鄺治中指出,在美的華裔移民,無論從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兩極化現象。
長期從事亞裔問題研究的鄺治中認為,這份報告所描述的亞裔在美國的狀況,比較詳細、全面地反應了亞裔在美的發展情況。在教育程度上,華裔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是華裔低於高中學歷的人口比例也不低。同時,華裔在收入水平上也呈現高的很高,低收入也不少的情況。
鄺治中說,這些情況與以往多份類似的調研報告所反映的情況相似,也說明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即華裔在美發展呈兩極化現象。
他分析,從移民來源分析,華裔移民赴美大致分為兩種途徑,即留學、工作赴美,或是偷渡赴美。這樣的移民來源就決定了華裔移民在美生活狀況以及從事工作的性質。
留學生收入相對高
留學赴美的華裔移民,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找到高薪工作,就成為了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較高的一個群體。而偷渡赴美的華裔移民,赴美後為身份所困擾,加上不懂英文、缺乏一技之長,多數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許多人在偷渡赴美後,因為種種原因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無論從工作或生活層次都屬於比較底層。
鄺治中表示,即便早前的華裔移民或許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是下一代已經在美國站穩腳跟而生活狀況有所改善。但是,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接踵而至,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水平低的這一個群體,依然存在,數量上也並未減少。
華裔移民失業率較低
鄺治中說,雖然華裔移民很重視教育,即便生活水平低的家庭,也依舊將子女受教育作為家庭的頭等大事。不過,由於華裔移民的背景和水平呈現兩極化,因此受教育程度也被拉低。相比較而言,印度裔的教育程度高居76.1%,這主要是由於移民美國的印度裔群體,屬於印度的高階層群體,無論是教育上還是工作上,總體水平會比較高。韓國、日本的移民群體也具有相似的特徵。
此外,對於報告中所提到的失業率,華裔移民的失業率為4.4%,屬於較低水平。鄺治中對此認為,華裔移民吃苦耐勞以及身上所肩負的經濟責任大,令他們在工作條件、環境及壓力上的忍耐及負荷程度較大。許多華裔移民,作為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更是願意忍氣吞聲、降低薪資條件,也不會輕易讓自己失去工作。
在幾年前的經濟危機中,許多行業大幅裁員,華裔僱員也不無例外地面臨失業。不過,由於華裔移民的這些特徵,導致許多華裔移民願意配合企業減薪而保住工作機會,或是在失業後,降低擇業標準而使自己能夠迅速重新找到工作崗位。
醫療資源不夠新移民困難多
在住房方面,亞太裔普遍生活環境相對狹小和惡劣,舊金山小區人口擁擠程度為5.4%,華埠則高達24.4%,最為惡劣,是全市各小區平均擁擠程度的5倍。另外,市內亞太裔人口獲得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也相對較少,亞太裔人士中癌症、糖尿病、高血壓、肝炎、吸菸和酗酒的等症狀和問題比較嚴重,但得不到充足的醫療服務。在2012年,舊金山有116例肝炎患病者,其中70%為亞太裔。
負責該報告的謝友鷹表示,很多時候政府部門與組織更多地從舊金山這個整體來衡量與分析健康問題,忽略了舊金山是由多樣複雜的種族與人群所組成,而亞太裔小區就是這當中一個獨特的組成部分,這份報告就試圖全面對亞太裔小區的健康問題進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