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財產公開試點為何曇花一現?(組圖)


2013年8月,深圳一座居民樓的樓頂花園。中國不少官員擁有隱秘的房產

【看中國2014年08月20日訊】中國進行官員財產公開的試點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了。不過,統計顯示,在那些進行官員財產公開試點的地區,一半以上的試點不了了之。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不進行其他的制度性變革,即使所有官員的財產都公開,也只不過是走形式而已。

中國從2009年開始官員財產公開試點,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正式提出「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

目前進行官員財產公開試點的地區接近40個。除了銀川、哈爾濱和石家莊這3個省會城市以外,其餘試點均為縣、市、區,因此財產公開的主要對象是科級幹部。

《新京報》的調查發現,在這些試點地區,過半地區的財產公開只是「曇花一現」,並無下文。在首開先河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它的廉政網上已經找不到公示官員財產的「公示欄」了。這個公示欄在2009年曾公開了1054名官員的財產信息。

報導說,試點進行不下去的原因包括人走政息、遇到阻力、財產難以核實以及上級叫停。

陳破空:試點是緩兵之計

旅居紐約的評論人士陳破空

旅居紐約的評論人士陳破空認為,中國政府從基層開始的所謂試點只是應一時的政治之需而已。

他說:「中國政府一說搞試點,基本上就是一個緩兵之計。就像談民主選舉一樣,他們就把試點放在最基層,叫農村基層選舉。結果我們看到,這個試點已經搞了20多年,越搞越不像樣,甚至是名存實亡,像廣東的烏坎模式就是這樣。」

陳破空認為,當官員公開財產的做法影響到更大的政治目的,例如影響到官員與政府的形象以及不利於穩定的時候,就會被上級叫停。

不是真反腐

這位分析人士說,官員財產公示是反腐的一個利器,但是習近平上臺後,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抓捕那些要求官員公布財產的維權人士,說明當局並不是真反腐,而是以反腐的名義展開政治鬥爭。

他說:「它的潛台詞就是,反不反腐、怎麼反腐由我們來決定,不要你們來傳話。事實上,大家也看到了,反腐成了一個權力鬥爭的工具。反來反去,主要反的是自己的政敵,不是一個全方位的反腐,因為看上去是打掉了不少官員,但是這些官員分析下來基本上是一條線上的,要麼就是跟薄熙來、周永康這種政變陰謀有關的,要麼就是跟政治老人江澤民有關的,為了瓦解政治老人的影響。」

夏業良:財產公示自下而上 很難實施

夏業良教授講演(2014年5月拍攝)

華盛頓智庫加圖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夏業良指出,中國民間,尤其是知識份子階層,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官員財產公示的訴求。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民運動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街頭活動,來推動官員財產公示,一些人也因此被當局抓捕。他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自上而下的政治文化裡,這種自下而上的官員財產公示很難實施。

他說:「這些基層幹部,他們腦子裡在想,我們這才算是撈到多少點好處?那些高級領導、中央委員、省部級幹部、國家最高領導人,他們撈得才更多。為什麼他們先不公布呢?」

即使公示財產,也根治不了腐敗

曾經在北大教授經濟學的夏業良說,在缺乏相應的監督制度的情況下,官員即使是公布財產了,其真實性也很令人懷疑。

他說:「我在2003年人民日報和國內很多媒體上都看到,胡錦濤總書記月薪2300多元人民幣。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拿這個做例子。我說,這就說明中國國家領導人很廉政嗎?我覺得這個恰恰說明這個腐敗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最近網際網路上傳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個人財產信息,其中有的存款還不到一兩百萬,只有七、八十萬。

夏業良說,這些數字很難讓人相信其真實性,因為現在北京一個普通市民的財產都不只這些。

這位專門研究過中國個人所得稅的經濟學博士認為,中國官員一方面名義收入很低,而隱性收入又不為人知,這樣為他們少交稅反而提供了方便。另外,當局很難監控官員申報不實或是利用家屬把財產轉移到海外的做法。

夏:根治腐敗避免不了制度變革

夏業良還認為,中國當局目前的運動式反腐只是為了排除政治異己,而不是真的反腐。

他說:「根治腐敗就是無法避免制度變革。制度變革的第一個信號就應該是放開報禁,也就是說媒體可以自由評論,允許不同觀點、不同聲音的獨立的電視臺、報紙、雜誌、網路,放棄這種網路的管制。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放開黨禁,就是可以成立不同的黨派,可以跟它競爭。」

夏業良說,只有這樣做的話,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建立起一個憲政民主的制度和法治社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