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石專欄】君寫我詩盈寺壁 我題君句滿屏風(圖)
題壁詩是古代文人士子於遠遊近訪中,即興或應邀將詩文書寫於公共場所,常常是以壁作紙,題詩傳世,或抒發政治抱負,或寄託遷客情思,或思古幽情撫今追昔,或廣而告之期盼知音。壁,有屋壁、石壁、寺壁、殿壁、樓壁、亭壁、驛傳壁等等。但凡茶樓酒肆、旅店驛館、亭臺寺廟,古代文人興致所至,欣然命筆多有題詠,叫人目不暇接。題壁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瑰寶,流傳至今的許多傑作就來自題壁詩。
題壁詩歷史悠久,始於兩漢,盛於唐宋。東漢南陽有位叫師宜官的書法家,可能是最早題壁者之一。據《晉書•卷三十六》轉引衛恆《四體書勢》云:「至(漢)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值,討錢足而滅之。」可惜其題壁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所題之壁亦蕩然無存了。
漢代以後,題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時期,題壁詩漸多。至唐代,題壁之風乃大行於世。唐代詩歌、書法臻於極盛,題壁詩之多,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和書法活動的空前繁榮。雖然當時已有印刷術的採用,但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及時刻印出來,「題壁」於是成為詩人即興「發表」詩作的最佳方式,如《全唐詩》裡的大量詩作都註明是隨手題寫。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在《駱口驛二首》其一云:「郵亭壁上數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牆下至行時。」元稹甚至盡日「不離牆下」,欣賞題壁詩,可見官壁、驛牆壁題詩之多。據唐人詩集統計,當時題壁詩的作者有百數十家,其中以寒山、崔顥等最為著名。
寒山為唐代著名詩僧,好吟詩唱偈,他的題壁詩達600首之多,他在一首無題詩中稱:「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來六百首。一例書岩石,自誇雲好手。」可惜迄今有一半已散失了。據說他的千古佳作「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挂心頭。閑於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 就是題在石壁之上。
湖北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黃鶴磯頭上有黃鶴樓。有一次,李白登樓暢飲,詩興大發,正想賦詩留念時,見到壁上已有崔顥所題《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覺得自己一時間難以寫出更好的,也不想以平庸之作應酬,遂望而興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五代時期,最著名的題壁者當屬大書法家楊凝式。楊凝式「素不喜尺牘」,其主要書跡都留在寺廟牆壁上。《舊五代史》本傳注云:「(楊凝式)既久居洛,多遨遊佛道祠,遇山水勝跡,輒流連賞詠,有垣牆畫缺處,顧視引筆,且吟且書,若與神會。」以至「西洛寺觀二百餘所,題寫幾遍」(《書小史》)。
宋代題壁之風不遜唐代,舉凡郵亭、驛牆、寺壁等處多有題詠。據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十:「郵亭客舍,當午炊暮宿,馳擔小留次,觀壁間題字,或得親朋姓字,寫途路艱辛之狀,篇什有可採者。其筆畫柔弱,語言哀怨,皆好事者戲為婦人女子之作……輝頃隨侍趙官上饒,舟行至釣臺敬謁祠下,詩板留題,莫知其數。」可見有宋一代的題詩之多。
元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廣泛應用,文人士子的題壁之風漸漸隱退,但至清末民初仍有一些文人學者雅好此風。
題壁簡單易行,題壁之人快意於抒情寫意的本身,只要把作品寫在牆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見而讀之,就可傳播開來,相與應和,可謂一管狼毫揮灑了千古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