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中的君子——劍(組圖)

劍,古代兵器之一,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的劍是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的一種兵器。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有書云:「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

春秋戰國,為步戰主要兵器,不斷加長。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全長有 55.7厘米。 漢武帝時,有超過3尺,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劍鋒的夾角由銳加大。 東漢,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為佩帶儀仗或習武強身自衛。 漢代後銅劍漸被鋼鐵劍替代,並趨於定型,即劍身中有脊,兩側有刃,前有劍尖,中有劍首,後有莖,莖端設環處稱鐔,此外尚有劍鞘、劍穗等附屬飾物。

隋唐,佩劍盛行,然而戰場上劍卻也是從唐開始沒落的,皆因為劍刺不穿鐵甲,而唐朝卻是盔甲大發展的時代,比如明光凱,魚鱗甲等。所以我國歷史上劍從唐時就逐步退出了戰場,而剩下的更多的確是裝飾功能。

劍的各部位包括有:劍身、劍尖、劍鋒、劍末、劍脊、劍刃、劍格、劍柄、劍首、劍鞘和穗。劍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攪、壓、挂、雲等為主。

它的特點是剛柔相濟、吞吐自如,飄灑輕快,矯健優美,正如拳諺所形容的「劍似飛鳳」,由此可知其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