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大溫街道名稱 地區發展史縮影(圖)

大溫地區街道的名稱與規畫,都與發展歷史與地域有淵源。

無論您居住的地點是以街(Street)、道(Avenue)、路(Road)、大道(Drive)或路(Crescent)等來命名,大溫地區的街道規畫與取名,都與各地區的發展與規畫史有一定淵源。

以溫市與素裡為例,「街」與「道」是最為普遍的道路名稱,兩城市並呈現「格子型」的街道規畫,南北向以街為命名,東西向則是以道為命名。

如看看列治文的道路規畫,則發現許多「路、Crescent或大道」等,這與列治文主要有不少彎曲道路有關,加上列治文的主要發展是在二次大戰之後,是個典型的漁農郊區,街道發展也不是呈現格子型,道路交通以適合開車為主,各地區的規畫也有自我特色。

反觀列治文西南區的斯帝夫斯敦(Steveston),因為早期就有居民居住開發,街道規畫就是呈現格子型的街與道命名。

市政史學家艾特金(JohnAtkin)表示,溫市東一街以北介於格蘭大道(GlenDr.)與乃磨街(NanaimoSt.)的區域,在1880年代是一家名為「溫哥華改善公司」(VancouverImprovementCompany)來開發,他們希望能將該區土地打造成一個「上流住宅區」。

因此,該區域的南北向道路都是以「大道」(Drive)取名,意味較高級的街道。大道在西溫的高級住宅區「英屬物業」(BritishProperties)也極為普遍,一般來說,當年開發商鍾情以大道來取名,況且當汽車還未非常普遍時,道路是開車享樂用途,大道給人的感覺就是較為高尚。

至於屬於市郊的素裡市,早期以名字為街道命名,但在1957年間,市議會決定採用格子系統,並以數目字命名,原因是能讓警方及消防人員更容易找到確切地址。另外,在2010年,市議會把喬治國王公路重新命名為喬治國王大道(KingGeorgeBlvd.),與重新改造市中心有關。

整體來說,大溫地區有8成的道路由四個項目區分,其中「街」佔了30%,「道」佔27%,「路」佔13%,「大道」佔8%。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