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戰神與常勝將軍都戰死在這天(圖)
五月十六日是另人難過的日子,因為這是國軍先烈張自忠及張靈甫兩位將軍的殉職日。這雖是巧合,但這二位張姓將軍不畏犧牲、率領官兵英勇抗敵,臨戰不懼、不向逆境低頭的精神,即是實踐軍人武德的最佳典範。
一代「陸軍戰神」張自忠將軍,在民國二十二年擔任第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時,為阻擋日軍佔領長城各隘口,親率敢死隊突襲喜峰口的日軍陣地,雖然武器裝備比起日軍極為懸殊,但官兵皆有赴死精神,成功殲敵千餘人。此役震驚中外,獲戰功的張自忠因而獲頒青天白日勛章,抗日威名傳遍全國。
然民國二十九年五月六日,棗宜會戰展開,當時張自忠已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率部與日軍激戰,期間為解救受困敵陣的三十八師及一七九師部隊,張自忠決心冒著危險前往馳援,但仍因敵眾我寡,遭包圍在南瓜店的十里長山,即使部屬請求他突圍,他始終視死如歸勉勵部屬奮勇殺敵,以報國家,最後於五月十六日身中六彈,戰死沙場。為感念張自忠武德氣節,先總統蔣公亦親頒「英烈千秋」挽額,彰顯張自忠的軍人風範。
另一位於抗日戰爭屢創大捷,有「常勝將軍」、「國軍王牌」之稱的張靈甫將軍,在抗戰時期獲得多次戰果,被蔣公譽為「模範軍人」。其中,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淞滬戰役爆發,擔任七十四軍三○五團團長的張靈甫,率領部隊官兵連續擊退七波敵人攻勢,擊斃或擊傷日軍八百餘人,讓張靈甫一戰成名,亦讓敵人聞風喪膽。
其後,無論是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江西會戰,張靈甫不斷用勝利為國軍寫下輝煌戰績。直至民國三十六年,國共交戰不斷,張靈甫受命率七十四師重裝備部隊前進山東南部山區,由孟良崮渡汶河進攻共軍要點,但部隊在孟良崮不幸遭共軍包圍、增援難繼的情況下,終至彈盡援絕,五月十六日以身殉國,樹立國軍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