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諧趣、戲謔詩

諧趣就是以詼諧、有趣為主旨。在藝術上它的最大的魅力,就是一個「趣」字。諧趣之中有時也加進了戲謔的內涵。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或揭露,或批判,或 諷喻,或嘲謔,或玩笑、或戲說,千姿百態。最常見的諧趣表現體裁是詩和對聯。所以也分別單獨稱之為諧趣詩和諧趣聯。其他的如詞、曲、賦和民謠、歇後語、順 口溜等文學形式也有不少採用諧趣法來表現的。如果不區分它的雅俗,幾乎所有含有諧趣成份的有韻短篇作品,都可以稱它為諧趣詩,而由於詩的句數多於對聯,可 以使用的方法就更多,表現方式更豐富,因此諧趣詩的數量比較多。

以諧趣感染、吸引讀者,比板起臉孔來說教,自然要高明百倍。諧趣詩一般是文人故意為之,或含蓄或直露的營造出意味深長的諧趣效果;而且文學成份較高,鄙俚的成份較少。而打油、民謠等詩通常是老百姓的創作,渾然天成,自然而然的達到質樸無華的諧趣效果。但從總體上來說,凡是諧趣則多植入滑稽,戲謔、調侃的內 涵,無論文人的詩還是老百姓的詩,不管它用什麼表現手法來達到或揭露,或批判,或諷喻,或嘲謔,或玩笑的目的。通常多是意在言外、言猶未盡,有點戲說的感 覺,卻又不僅僅是戲說。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感覺愉悅。

追蹤溯源,諧趣、戲謔詩。古稱「俳諧體」。其特點是追求調笑戲謔,製造幽默詼諧。「俳諧」一說,最早見於《史記•滑稽列傳•索隱》:「姚察雲,滑稽猶俳諧 也」。南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辟有《諧隱篇》,說「諧」是「淺辭會俗皆悅笑也」,「隱」是「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顯然,這裡的「諧隱」和 「俳諧」相近。明代徐師曾的《文體明辨序說》說:「按《詩•衛風•淇奧篇》云:‘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此謂言語之間耳。後人因此演而為詩,故有俳諧體、 風人體、諸言體、諸語體、諸意體、字謎體、禽言體」。

俳諧詩很早就出現在《詩經》中。由於它並不那麼引人發噱,在這裡不想介紹它。從大詩人陶潛開始,自覺地在作品中創造戲謔意味的,如著名的《責子詩》: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寶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子粟。

陶詩故意將「家醜外揚」,說他的幾個兒子如何懶惰、 懵懂、頑劣,其實也僅幽默風趣而已。至唐代,諧趣、戲謔詩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很多戲謔詩。李白的《戲贈杜甫》云:

飯顆山前逢杜 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何故別來太瘦生,只為從前作詩苦。

郭沫若曾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引此詩說李白多麼瞧不起杜甫,其實,此詩是善意的調侃,開開玩笑 罷了。郭老未免太認真點罷。杜甫的戲謔詩則更多。胡適曾說:「陶潛與杜甫都是詼諧風趣的人,訴窮說苦,都不肯拋棄這一點風趣。」 據清代錢謙益的《草堂詩箋》所列杜詩,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以「戲」為題的詩組,就有二十一組之多。如《戲為六絕句》、《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戲題王 宰畫山水圖歌》、《戲贈友二首》等等。明末清初金聖嘆在他的《杜詩解》裡說:「先生凡題中有戲字者,悉復用滑稽語。」

但杜甫的那些詩作中,幽默之句,雖時常有之。那都是有分寸的一般的趣語而已。古往今來一些成名的詩家都喜歡把詩寫得有生氣點,因此,詼諧之句,間或有之, 多表現於自嘲、解嘲、遣興和調侃一下老朋友間之情緒方面。畢竟他們是以雅謔為主,不比後來的市井韻人、無聊騷客,那種肆無忌憚的一味戲謔。宋代大詞人辛棄 疾、蘇軾都可算是「俳諧詞派」的主將。如最著名的《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 ‘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蘇軾生性風趣幽默,他認為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章,《續資治通鑒》卷八十六云:「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 常自謂文章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如他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 聽。

既充滿哲理,又風趣橫生。  

至明清兩代,解縉、唐伯虎、鄭板橋、李調元、紀曉嵐等都有不少戲謔詩作。此外,還有大量無名作者的幽默、戲謔詩作。但由於這些詩廣為流傳,經過各地多番轉述、轉抄,與原故亊有時出入甚多。作者張冠李戴,版本叢出不窮,內容也百花齊放。

諧趣、戲謔詩經常是峰迴路轉,機巧百變的,很能看出做詩人的功底,比如有個故事說:明朝大學士解縉是有名的才子,這天,皇上想考考他,叫他寫首詠雞冠花的 詩。解縉張口就來:"雞冠本是胭脂染".誰曾想皇帝從衣袖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朵白色雞冠花說::「是白的」。想難為解縉.,不少大臣也等著看笑話.。誰 知解縉不慌不忙的接著吟道::「今日為何淺淡妝.。只緣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前後渾然一體,卻又構思奇巧。

關於解縉寫此類戲謔詩的傳說頗多,就像很多民間傳說中,紀曉嵐通常都和奇對巧聯聯繫在一起一樣。故事的真假且不論,但至少說明瞭大家對他們這樣為官清正的文人的喜愛和讚許。下面也是關於解縉的故事。

解縉成名後,許多人慕名求詩討畫。一天,一老道士拿來一幅自畫像,請解縉寫詩題字。解縉並不認識這老道士,就和他開了個玩笑。先刷刷地寫了三個賊字,道士 當時愣住。待解縉潤筆寫完後三句:

有影無形拿不得,只因偷吃呂仙丹。
而今變作蓬萊客,稱他變成老神仙。
老道士才擦擦汗露出笑容。

與此相似的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紀曉嵐。大清乾隆朝王翰林為母親做壽,請紀曉嵐即席做個祝壽詞助興。老紀也不推辭,當著滿堂賓客脫口而出:「這個婆娘不是 人。」老夫人一聽臉色大變,王翰林十分尷尬。老紀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頓時全場活躍、交口稱讚,老夫人也轉怒為喜。老紀接著高聲朗 讀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滿場賓客變成啞巴,歡悅變成難堪。老紀喊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獻母親。」大家立刻歡呼起來。

還是說的解縉。這天朱元璋讓解縉陪著在御花園垂釣。解縉善釣,屢有收穫。朱元璋卻半天不開張,很不開心。這時,解縉為了給皇帝解悶就說:「陛下釣不到魚,是因為魚不敢來,它們懂禮節。」 朱元璋說:「小小魚兒,懂什麼禮節?」

於是,解縉就吟出下面的詩文:

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一拋蕩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大笑。後來,有人評論說是解縉拍馬有術。其實,解縉並不是這樣的人。歷史上他曾經上過萬言書批判朱元璋屢改政令,殺人太多,終被罷官。

又據馮夢龍《古今譚概》記載:一次,解縉跟著朱元璋在御花園玩,朱元璋想考考解縉,就有意出題:說宮中夜來有喜,你試作一首。

解縉脫口吟出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龍,」朱笑著說:「是女兒。」解縉又吟出第二句:「化作嫦娥下九重。」朱笑著又說:「已經死了。」解縉又吟第三句: 「料是世間留不住,」朱進一步為難他說:「已經扔到水裡去了。」解縉馬上吟出第四句:「翻身跳入水晶宮。」 朱元璋讚賞地說:「 臨機應變,不愧是才子。」

朱元璋不但會難為別人,但能這樣難為別人的人,自己當然也要有點水平的,據說他也能寫上幾句的,有時候寫的還不錯,比如下面這首詩。

明洪武十四年(辛酉雞年)。新春佳節,朱元璋十分高興,駕臨翰林院文華殿,與眾學士飲酒賦詩。這一天,雞鳴即起,按時上朝。席間他以《金雞報曉》為題,命 每人吟詩一首。這時,一個老學士奏道:「陛下才高,理應先吟。」 朱元璋乘興吟出:「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意是雞毎鳴一次,必撅一次尾巴。眾人想笑,可又不敢。待朱元璋吟出後兩句,「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 殘星與曉月。」眾人不由得心悅誠服。

還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訪。到了南京城東北,長江南岸的燕子磯(燕子磯是江邊一屹立之小山,形似飛燕故得名)。燕子磯上,俯視江水茫茫,水天一色,蔚為壯觀。只見幾個秀才正吟詩,他便湊前去聽。

「燕子磯兮一秤砣」一個秀才開口朗誦了一句。可是,再等半天,卻無下文。朱元璋笑著說:「我續上幾句,你們看可否?」於是一氣吟出了後三句:「長虹作桿又 如何。天邊彎月秤鉤挂,稱我江山有幾多。」「好!」眾秀才聽罷,紛紛稱讚。此詩續的幾句渾然大氣,很是符合朱元璋的帝王氣概,果然是好詩!

雖然朱元璋和後來的朱棣都不是儒雅的皇帝,施政也難免暴戾,但有這樣的皇帝領天下風氣之先,當然天下的老百姓也就難免跟著戲謔起來了,哪怕是苦中作樂,也 比死氣沉沉來的好。所以整個明朝像解縉 這樣善於寫戲謔詩的人很多,其中還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相傳他死前不久還寫了一首《絕筆》。從容自如,充滿風趣: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可見唐寅對人的死亡抱樂觀態度。他認為人生在世,就像參加宴席,總有散場時候。又認為陽間和地府差不多,死了到地府去,就如去異鄉漂泊。因此,他不需要畏懼害怕。他笑對死亡的態度,也讓人會心一笑。

明朝的徐渭徐文長也是箇中高手。

話說一年春天,徐渭坐一小船游西湖。在湖心亭岸邊,碰到一十來歲女孩啼哭。一問方知其父是漁民,出門打魚遇太守遊船,未及躲避被扣押。徐渭不平,帶女孩去找太守評理。太守問:「你是何人?」徐渭回答:「我乃一秀才。」太守有意刁難,讓其作首詩,作得好才肯放人。

徐渭提筆連寫七個「天」字,太守大笑:「你這也叫詩?」徐渭不理,緊接著寫下後三句,著實厲害。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子新喪才半年。
山川草木皆含淚,太守 西湖獨放船。

意為:老皇帝才死半年,你這個太守就乘船遊湖……這是大不敬的亊,是要論罪殺頭的。太守看後,面如土色,只得立即放人,並客客氣氣陪個不 是。

徐渭還寫過一首自嘲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籐中。

徐渭寫這首詩時,心情可謂難以言說。從小雖有「神童」之名,五十還沒中舉。積極參與抗倭,但在權力傾軋中險受株連。精神病犯誤殺妻子,坐牢七年。到老心情 憂鬱,倔強不屈的性格不被人們接受。真像詩中所寫,這兩個「閑」寓意頗深。詩人不怕窮,但氣骨不可無,再窮再苦也要活得瀟灑,活得曠達,活出一點人的模樣 來。

鄭板橋也是一個喜戲謔與曠達的人。一次,從山東濰縣辭官回鄉。眼看女兒要出嫁了。為官清廉的鄭板橋,一向兩袖清風,毫無積蓄,日常生活尚可,哪有錢給女兒 辦嫁妝。 好在女兒懂事,體諒父難,並不嗔怪。她說:「我最喜歡您畫的蘭花,您給我畫上一幅,就是嫁妝了。」板橋聽罷甚喜,立即為女兒畫了一幅茂盛的春蘭圖,並題上 這首詩: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再來說一個唐寅續詩戲秀才的故亊。 有一天早上,唐伯虎路遇兩個酸秀才。那兩人不知他是有名的大詩人,只顧胡扯亂談。

忽然前面有一盞燈,兩人便要以燈為題,賦詩聯句,一個秀才說:遠看一盞燈,另一個秀才半天才憋出一句:近看還是一盞燈。第三句便沒有詞了。唐伯虎笑著對他 們說:「我替你們續兩句如何?」秀才問:「你能續什麼好句?」唐伯虎說:「一個糠布袋,一個死蒼蠅。」兩個秀才聽了很是不滿。又往前走,看見一座山,兩個 秀才又要做詩。一個說:「遠看一座山,」另一個說:「近看山一座。」唐伯虎說「我再給你們續兩句吧!山上石頭掉下來,兩個腦瓜都砸破。」兩個秀才聽了,不 覺十分惱火。再往前走,又看見一棵盛開鮮花的梨樹。一個秀才說:「遠看一棵樹,」另一個說:「近看兩股杈。」唐伯虎續道:「一股叉著你,一股叉著他。」

兩個秀才大怒,拉唐伯虎去找縣官評理。縣官聽了兩個秀才的訴說後,問唐伯虎:「秀才講的可是事實?」唐伯虎說:「我是好心好意給他們續詩。」縣官又問: 「你是怎麼續的?」唐伯虎說:「他們前兩句是‘遠看一盞燈,近看還是一盞燈’。我續的是‘清光驅暗影,長夜伴人行’。」縣官點頭說:「這兩句續得好。」唐 伯虎接著說:「後來他們又做了兩句‘遠看一座山,近看山一座’。我續的是‘幽谷生白雲,飛瀑從天落’。」縣官鼓掌說:「好詩,妙極了!」唐伯虎最後說: 「他們做的梨樹詩是,‘遠看一棵樹,近看兩股杈’。我續的是‘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縣官一聽,知道唐伯虎有學問,連忙下堂來,向他作揖致敬,把兩 個酸秀才呵斥一頓,趕走了。

紀曉嵐的臨機應變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天,乾隆皇帝帶著紀曉嵐去圓明園,時近黃昏,忽見一隻白鶴在前頭飛。乾隆靈機一動說:「卿善作詩聯,能否以此鶴為題, 急就一章?」他話沒說完,紀曉嵐就吟出了聲:「萬里長空一鶴飛,硃砂為頂雪為衣。」他剛吟出兩句,那白鶴已遠遠離去,在幕色中變成了一抹黑影。乾隆又連忙 說:「你看那鶴明明是一身墨黑,並無一點白色,卿為何說它是’雪為衣‘呢?這豈不是大謬?」紀曉嵐微微一笑,又轉口吟道:「只因貪食歸來晚,誤入羲之蓄墨 池。」乾隆聽了,點頭稱嘆,不再說話了。

蘇東坡也有一個對詩的故亊。

說是北宋時,有一個闊秀才,不學無術。一天去城外遊山,發現山間流泉瀑布甚美,一時詩興大發,便高聲吟唱起來:「泉泉泉泉泉泉泉……」可是除了一個「泉」 字,他再也吟不出來別的詞句了。忽聽背後有人吟道:「好似珍珠倒捲帘。」這個秀才十分驚異、欽佩,脫口問道:「來人莫非蘇學士?」只聽蘇東坡答道:「然然 然然然然然!」秀才聽說蘇東坡在此,羞得面紅耳赤,趕緊溜走。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一日閑暇,憶起幼年在皇覺寺為僧,曾在殿宇的門側屋角寫了些打油詩抒懷言志,不知如今在否?便下詔,定於某月某日駕臨皇覺寺。到了那天, 皇覺寺方丈率同全寺僧眾,穿袈裟,擊法器,下山恭迎聖駕。朱元璋進入寺內,四處尋找以往親筆所題之詩,竟了無痕跡。於是便把方丈召來,責問他為什麼不保護 好?方丈奏曰:

聖上題詩不敢留,詩題壁上鬼神愁。
謹將法水輕輕洗,猶有龍光射鬥牛。

朱元璋聽後變嗔為喜,厚賜寺僧而返。幸好這個方丈是一聰明詩僧,要 不然就其禍不遠了。

諧謔之詩有時通過大膽誇張的筆法,通俗的語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據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記載:「大名王和卿,滑稽挑達,傳播四方。中統初,燕市有一蝴 蝶,其大異常。王賦《醉中天》小令:

掙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採一個空。誰道風流孽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扇動,把賣花人扇過橋東。
王和卿實是借詠小令為名,期達到鞭撻和譴責社會上那些仗勢欺人,姦淫良家婦女的惡少…。

據說,趙孟頫中年後想要納妾,管氏默默寫下該詞。趙看後深深感動,遂打消此念。

這首著名的曲就叫《鎖南枝.捏泥人》

傻俊角,我的哥, 和塊黃泥兒捏咱兩個, 捏一個兒你,捏一個兒我, 捏的來一似活托,捏的來同床上歇臥。 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 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 哥哥身上也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還有一首元人張鳴善寫的《 水仙子•譏時》的散曲。這是一首諷刺之作.它用漫畫般的筆調,矛頭直指元代統治者及其統治下的黑暗社會.對當時的用人制度和社會風氣進行了憤怒的譴責和強 烈的諷刺。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 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哄。
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明朝的李開先寫了一首《醉太平》的曲子,用以尖刻嘲諷貪婪捜括的剝削者,也寫得怪異有趣,構思奇特別緻。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靣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中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一首無名氏所作的薄粥詩也極盡奇特誇飾之能亊,把窮人的一碗薄粥刻劃得淋漓盡致,用以鳴叫民間疾苦。詩曰: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風吹動浪千層。
有時一粒浮湯靣,野渡無人舟自橫。

金聖嘆與王斫山最為友善,王近視,金作詩諷之,也釆用誇張修詞,寫得甚是貼切生動、滑稽。詩曰:

笑君兩眼特稀奇,兒立身旁問是誰。
日透瓦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壁畫磨傷鼻,為鎖書櫥夾斷眉。
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

因說起嘲近視的詩,令我又想起另一首有關眼睛的詩。乾隆晚年視力不佳,要請文學侍從官──翰林學士為其讀書。有一次,這個翰林學士把「翁仲」一詞讀成「仲翁」,乾隆聽後,靈機一動,隨口詠了一首倒序格的詩。也很有趣味。詩曰:

翁仲何時成仲翁,可知當日少夫功。
如今且莫為林翰,貶去江南作判通。

說到乾隆又想起乾隆的一個近臣叫張玉書的,就是那個奉旨主編《佩文韻府》的戶部尚書。據《清稗類鈔》中記載,一日,張玉書身穿粗布衫外出,聞鼓樂之聲,便 循聲而行,但見一富戶人家正在為老人祝壽,門上貼有太守送的對聯,便站立欣賞。主人見張衣著簡樸,手上亦無禮物,便問:「你是何人?在此作什麼?」張隨口 應曰:「我乃詩翁,在此讀太守聯語。」主人道:「詩翁?好吧,你就給我做首詩吧!」

張玉書抬頭見屋內有一個‘水吊子’, 便做起一首詠物詩來。詩曰:

腰圓腹扁土沙包,才上紅爐氣便豪。
小物不堪成大器,兩三杯水作波濤。」

這首詩借詠水壺有力的諷刺了這個富人,把他的勢利小人臉孔描刻得栩栩如生。

有時詩謎也充滿風趣與智慧。諸如著名女詩人朱淑真相傳就有兩則詩謎。一則是寄給丈夫的《圈兒詞》。這封信只有一些圓圈,有大有小,有圓有缺,有單有雙,有疏有密,有連有分,大圈套著小圈。據析,這首詞表達的意思是: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裡。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我密密加圈兒,你密密知我意。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情,一路圈兒圈到底。

這樣的情書,可謂別開生面。

另一則是以字謎的形式寄出的,目的在於批責其丈夫的移情別戀。人們叫它為「斷腸謎」。其謎語云:

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想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雖是拆字謎,視其修辭,可謂一絕。說它是謎,不若說它是詩。真是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子。其實謎底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自古紅顏多薄命,朱淑真的故亊,又使我想起另一則故亊。那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據說,司馬相如後來亦是移情別戀。於是從外地給卓文君寄回來一封信,內容只是十三個數詞。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唯獨欠缺的是億。實際是向卓文君表達對她已經「無意」了。

卓文君接後當然是心情大壞,但又很不甘心,所以也用數字回了一封信,希期挽救。這封信也寫得很動人。內容是一首詩:

一別之後,兩地相懸。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這些名人迭事,加上那諧趣與傳神文筆,真使人讀後胃口大增,難怪其不脛而行,盛傳不衰,膾炙人口。

最後來談一談《牛山四十屁》。據記載:牛首山一僧,自名鐵漢,又名鐵屎。有詩四十首,見者無不絕倒。自鏤印章二:一曰:「混帳行子」,一曰「老實潑皮」。秀水王司直梓其詩,名曰:《牛山四十屁》。款云:「混帳行子,老實潑皮放。」不必讀其詩,標名已足解頤。

《揚州畫舫錄》中也記錄了這事。但其作者名稱卻叫青澀和尚,俗家名字變成了平山。卷十六,在關於揚州法淨寺的27節上寫道:「 昔寺中有一僧,能作打油詩,不著名字,即號平山,刻有《平山打油詩》。如《詠貓詩》云:

春叫貓兒貓叫春,看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也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 聲。

時來一遠僧,名牛山,能作「放屁詩」,刻有《牛山四十放》。

水漲倡家住的高,北岩和尚得鬆腰。
丟開般若經千卷,且說風流話幾條。
最喜枕邊添耍笑,由他岸上湧波濤。
師徒大小齊聲祝,願得明年又一遭。

看來這春是誰叫的,屁是誰放的,一時半會還真搞不清楚,「假如你聞了一個屁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放屁的臀。」錢鐘書老先生如是說。

周作人認為這詩寫得好,大加讚賞。以為它平白曉暢,直抒胸臆。沒有假惺惺的道學味兒,比其兄魯迅先生《肥皂》裡寫的那一批噁心的假道學先生可愛多了。

以《散宜生詩》名噪詩壇的聶紺弩先生對於牛山體也很有興趣,其自編詩集有一種名曰《馬山集》者,集前有序詩雲——

古有《牛山四十屁》,此冊亦近四十首,題詠投贈,於人於物,頗傷於馬,其有牛者,蓋偶然矣。故題曰馬山,以馬懷沙雲。詩曰: 

山外荒山樓外樓, 吾詩非馬亦非牛。
金人自古三緘口, 玉女而今幾洗頭。
不問何之皆落膽, 迄無知者乃心憂。
懷沙哀郢吾何敢, 偶在牛山冠馬猴。

《牛山四十屁》的詩,我是從聶紺弩所寫的《馬山集》序詩那裡得知的。後來四處打探,均未能得到其全部,在網上搜來搜去,也僅得二首而已,據說,此集已散迭。網上也有多首胡謅是牛山的詩,但見其內容與風格,實為今人所偽托,故不予認同。

自古到今林林總總出現這許多諧趣、戲謔的傳說與作品,其實真正發生在當亊人中的史實,卻少之尤少,多數是一些 晉身無望,致富無門,窮困潦倒,百無一用的書生們,其最終的命運便是玩世不恭甚至自暴自棄、自我嘲諷了。或無聊之際,杜擬故亊情節以自娛、搞笑或賣弄其多 知與聰慧而已。但這也足以反映,在整個社會間,充滿才智的能人之不少。這些作品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從其中也將能觸動和收 獲到不少有用的東西,對詩作的思路的啟發也不無裨益。

詩只要出意好,為諧趣而打點油,其實亦無妨。下面順便介紹二首今人的打油習作,念給大家聽,作為結束語。

乘公共汽車 (啟功):「這次車來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階梯一露剛伸腳,門扇上關已碰頭。長嘆息,小勾留,他車未卜此車休。明朝誓練飛毛腿,紙馬風輪任意游。」

詠閃電(無名氏) :「黑雲團團堆上天,想是天公要吃煙。何以知其要吃煙?一閃一閃打火鐮。」
 

本文留言

作者陳振家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