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彤:25年前中國錯過了歷史性的機會

【看中國2014年06月06日訊】經過25年的研究和社會活動,瀋彤回頭看1989年的六四事件,認為中國錯過了一次全民參與變革與博弈的機會

在1989年六四事件25週年前夕,天安門學運領袖之一瀋彤接受了BBC中文網採訪。他說經過25年的研究和社會活動,回頭看1989年的六四事件,他認為中國錯過了一次全民參與變革與博弈的機會,因為當初的大規模自發性抗議的目的並非要推翻政府。

瀋彤在六四以後的25年期間作過學術研究,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這些經歷使他更清楚地看到當時中國失去了一個是歷史上非常難得的機會機會。他說根據劉賓雁先生的估計,當時中國400多個城市都多天持續有自發的、自下而上的請願和抗議,而所有這些抗議都是以改革為目標,並非要顛覆政府。

瀋彤說機會被當時中共內部的以鄧、李、楊為代表的強硬派當道,因此他們才能在其後的25年來在政治和經濟上胡作非為。而以趙紫陽為代表的比較溫和的、要推動改革的共產黨官員和民間的抗議力量一起被鎮壓。

許多人認為中國25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實際上是繼續了學生要求的改革訴求,隨後的經濟增長讓許多中國人感到自信。但瀋彤認為那不過說明瞭鄧李集團殺死了信使,傳承了信息。而且當時鎮壓的決定完全是出於維護權力,並非清楚的政策和國家理想和方向的決定。

瀋彤還認為有兩個關鍵的事實不能被忽略,那就是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另外就是在過去30年中,期間唯一低經濟增長的兩年恰恰是1989-92年初,而那兩年就是因為鎮壓黨內的溫和勢力和民間抗議造成了政治和經濟的倒退。

鎮壓造成自由派人士流亡,許多民眾受到迫害,因此那時候的當權者發現政治經濟倒退會令他們失去統治合法性,而對他們來說,繼承合法性的所有選項中只有民族主義和經濟高速發展這一途。不過中國當政者並沒有接受良性的訴求進行均衡發展,他們發展經濟完全是為了纂奪並且保持權力。

瀋彤當初是學生對話團的負責人之一,在反思1989年學生抗議的方式時他說,當時學生的動機完全是為了促進改革和愛國,並沒有試圖推翻或改變政府的企圖,學生追求的是良性互動和對話,追求雙贏的方式。這是1989年抗議運動最美麗的地方。

但瀋彤說現在回頭看,當時他們的想法是天真了。經過多年反思他現在的看法調整是:當時學生由於自身的侷限性,對其他的非暴力做法有不認同,比如絕食和持續佔領天安門這些做法,當時的許多組織者,對話團和北高聯都曾經反對過。

他現在的反思是,六四以後其他國家發生過的幾十個民眾運動,其中不乏激烈的做法,有的的確產生了好的結果。一些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非暴力抗議手段也可以導致好的結果。他說當初並非抗議手段技術上的差別造成了六四鎮壓,當時許多人自由派知識份子看不到這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