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朝的歷史書裡,中國的歷史在1840年似乎被攔腰砍了一刀,似乎1840年後直到1949年馬列紅朝竊奪中原(紅朝的所謂「解放」,已經成了一個人盡皆知的笑話,在此不多費筆墨了),所有事情都朝壞的方向發展。比如,在當今多數人的印象中,北洋政府外交無能、內政腐敗,軟弱的難以言表。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內憂外患交織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竟能派出軍隊,千里迢迢遠赴西伯利亞「強勢」護僑。
百萬僑民陷江北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不久,布爾什維克(俄共)發動政變(即所謂「十月革命」)。雖然當時多數地球人尚未體會過什麼是「紅色恐怖」,但是,俄共政權從產生之日便是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貨。部分俄國前政府的軍隊,不肯聽命於俄共,西伯利亞地區支持「二月革命」的俄軍成立了反布爾什維克(俄共)的白衛軍政府,俄共自然不甘心失敗,不斷暴動,使得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一片混亂。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西伯利亞原本是俄國強佔的中國領土,緊鄰東北,很多中國商人、手工藝人往來於兩地之間,加上中國政府派往一戰前線的數十萬華工,俄共發動十月暴動時,滯留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國華僑多達百萬之眾。
這些華僑,一方面被白衛軍政府以「居留票」(類似於「居住證」)的方式搜刮財產,另一方面,人身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一份阿穆爾省華僑總會報告中披露,華僑「財產任便處置,生命隨意蹂躪」,「數十萬僑民生命日居釜底,千百萬財產形若累卵」。不僅如此,俄羅斯相互對立的武裝派系,都強拉華僑的壯丁,套上一件髒兮兮的軍裝,這些只聽得懂「烏拉」的中國人,就被投入到了槍林彈雨之中。
身處一日數驚的環境下,周邊華僑紛紛湧向中國駐海參崴總領館,「來館呼籲,接踵而至」。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陸是元迅速將華僑們的艱難處境,以及他們的呼籲和期盼傳回國內,並建議民國北洋當局「及早籌維,為未雨綢繆之計」。
黑河江北旅俄華僑會在給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大總統、國務總理和外交總長的急電中,呼籲「若不從速進兵保護,不念華僑受其塗炭,即中國權利亦將損失,黑河更有何立足之地?」
伯力中華總商會在發給北京的電文中說:「交通斷絕,險像環生,僑民生命,朝不保夕,伏惟鑒原,迅賜設法派兵保護」。
……
「海容」號進駐海參崴
海容號巡洋艦(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這時的北洋政府因為國內亂局正焦頭爛額,但是雪片一樣的告急文電紛至沓來,保護華僑是政府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外交部將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館的求助電報提交國務會議審議。國務會議決定,由陸軍部牽頭,在奉天、吉林兩省,抽調陸軍進駐圖們江,保邊護僑。
控制東北的北洋奉系,與控制北京的皖系原本是兩個派別,但是在護僑問題上卻豪不含糊。奉天、吉林兩省奉命,立即抽調了大批兵力進駐圖們江,保邊護僑。張作霖等還在華僑中推廣自我保護辦法:「一、財產造冊送交俄官,以為損失索賠根據。二、緊急時懸掛國旗,標示華僑。三、各商設團自衛。」
林建章(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此時,為了保護本國僑民利益,日、美、英、法等國都派出了軍艦,進駐海參崴。針對這種情況,國務會議再次決定,派遣一艘軍艦前赴海參崴護僑。1918年3月20日,海軍部指定了林建章(頌莊)率「海容」號巡洋艦擔負出國護僑任務。
「海容」號巡洋艦,是當時中國海軍的主力軍艦。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向德國伏爾鏘造船廠訂造了3艘軍艦,排水量2950噸,分別命名為「海容」、「海籌」、「海琛」,軍史上統稱為「海容級巡洋艦」。三艦在1937年抗日戰爭中,均悲壯自沉於江陰附近的長江航道,以堵塞日本海軍的進攻之路。
海容號巡洋艦(圖左)進駐海參崴,參與協約國干涉俄國內戰。(看中國配圖)
1918年4月16日,「海容」號巡洋艦在當地華僑的歡呼聲中進入海參崴港口。此前,已經有一艘懸掛中國五色國旗的商船「飛鯨」號抵達海參崴,「海容」號的到來,使「飛鯨」號的撤僑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支持。俄方禁止華僑搬運兩具棺木上船,在外交協商未果後,「海容」號應總領館的要求派40名士兵上岸,在岸邊列隊,俄方邊檢人員也只能退讓,「始得將柩裝運」。「海容」號巡洋艦抵達後的第三天(4月18日),「飛鯨」號就滿載了1165名華僑,起錨返航煙臺港。
此後,針對華僑的暴力行為大大減少。(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夏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