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何那樣強盛(組圖)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恢宏燦爛的華美樂章,唐人視野廣闊,包容兼蓄的文明火炬傳播得十分悠遠。

穿過歷史的隧道,我們依然可以觸摸到那個年代神州大地的呼吸和脈搏,感受到那個年代中國人的心跳。唐人的詩歌,頂天立地,浩然之氣,沛然於胸間。你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即使是寫衰景,也還是剛健沉雄,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毫不放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唐長安城明德門復原(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唐大明宮玄武門復原圖(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鼎盛時期唐朝的都城長安,不僅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那個時代東亞文明的中心。大一統的帝國首都,作為交通網路的中樞,把條條通衢延伸至全國各地,乃至東亞、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的主要城鎮。長安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以寬廣的胸懷,吸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物,他們中間有山東豪門大戶出身的士族子弟,也有前來參加科舉考試的東南才俊之士,既有西北投誠或被俘的胡族將領,又有沿著絲綢之路從中亞內陸來的粟特商人,甚至還有從更為遙遠的波斯、大秦趕來的基督教士和摩尼教徒,也在與佛僧和道徒分享爭奪著信仰空間。通過商業販運和王朝的賦稅貢獻,長安聚積了天下眾多的財富和珍寶;通過學校的知識傳授、傳教士和取經僧的共同努力,長安也成為精神思想最為豐富的所在。


唐長安城裡坊復原圖(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唐長安城裡坊復原圖2(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盛唐」為什麼興盛?國際學者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和芮沃壽(AuthurF. Wright)為《唐朝的概觀》(Perspectives on the T'ang)一書所寫的導言中,他們曾經總結了唐朝為什麼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認為一方面可以歸納為唐朝的折衷主義(eclecticism),即對前此四百年混亂的中國歷史上生發的各種文化的整合統一;另一方面是它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即對各種各樣的外來影響兼容並蓄,如亞歐不同類型的人紛紛入華,對唐朝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當時的長安更是一個大帝國的盛大國際都會,聚集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山珍海味,更彙集了海內外的治世人才和文化精英。盛唐文化之所以這樣燦爛輝煌,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對外來文化的吸收,並且把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會起來。


麟德殿復原圖(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太極宮復原鳥瞰圖(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當然盛唐興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概括出來的,需要學術界的共同努力來加以探討,但我們起碼可以從盛唐詩歌給人的總體印象,看出盛唐的時代風格、時代精神,即:博大、雄渾、深遠、超逸、充沛的活力、創造的愉悅、嶄新的體驗、開放的意境,包容的情懷。這些詩句裡洋溢著一股涵天蓋地的雄渾之氣,千載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壯。

開明與開放是盛唐氣象的根基。惟開明才能革舊布新雲蒸霞蔚,惟開放才能百川匯海博大深邃。盛唐國勢之強盛,氣象之恢宏,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片輝煌。

(原題《開明與開放是盛唐氣象的根基》,略有改動)

(責任編輯:夏裔)
本文留言

作者信力健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