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土傷:一份遲來的報告(圖)

【看中國2014年04月28日訊】從1949年至今的60多年裡,中國經濟發展走過改革開放前環境監管鬆懈時期,走過改革開放初期環境監管粗放時期,走過改革開放中期至今的環境監管趨嚴時期。

中國環境為此承受了巨大代價。

空氣污染嚴重目前已是全國共識。過半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到污染,在環保部和國土部的公告中也已載明。惟獨土壤,其污染情況數十年中一直不明。

上世紀90年代至此次兩部委土壤公報發布以前,中國官方手中也只有預估數字——據不完全調查,目前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和毀田200萬畝。三者已佔中國18億畝耕地十分之一左右。

2006年7月起,環保部和國土部聯合開展了一項名為「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工作,這是中國首次開展的土壤污染普查,目的是摸清全國土壤污染家底,以便展開防治、立法等諸多迫切的工作。

《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已經「組織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總報告和專題報告」。

2014年4月17日,結果終於曝光。不出所料,數字背後,中國土壤污染形勢已更加嚴峻。

受傷的耕地

公報顯示,中國耕地點位超標率為19.4%,在點位超標的耕地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

乍看之下,絕大部分為輕微污染,似乎問題不大,實則不然。

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輕微污染是指污染物超標1倍至2倍(含)之間,輕度污染是指污染物超標2倍至3倍(含)之間,中度為3倍至5倍(含)之間,重度污染則為污染物超標5倍以上。

此次檢測囊括10多種污染物。以主要污染物鎘為例,正常土壤含量限值為0.3毫克/千克,輕微污染代表著其含量在0.3毫克/千克至0.6毫克/千克。這一數值攀升,意味著這些土地不再是能維持和保證人體健康的二級或一級土壤。

顯然,5.7%的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耕地,其污染則更加嚴重。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土地,早已不適合生產農產品,其直接威脅到國人的食品安全。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19.4%的點位超標率是否意味著中國約3.5億畝耕地被污染?

此次土地污染調查實為土地污染普查,所選點位基本覆蓋了中國所有耕地。根據國土部最新發布的《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擁有20.27億畝耕地;按常規的保守說法,中國約有18億畝耕地。簡單地用超標比例19.4%乘以耕地面積,結論驚人,中國耕地污染面積,約為3.5億畝至3.9億畝。

不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向財新記者指出,3.5億畝至3.9億畝的數據僅能用做參考,因為兩部委此次土壤抽樣有限,直接相乘算面積並不科學。

兩部委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也解釋了「為什麼沒有給出土壤污染面積的數據」的問題,其坦陳:本次調查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面積的數據有較大困難。

「答記者問」還稱,本次土壤調查屬於初步調查,具有概查的性質,總體點位較疏。以耕地為例,每8公里×8公里的網格(即6400公頃或9.6萬畝)布設1個點位,只能從宏觀上反映中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

陳同斌認為,目前的調查雖無法確知中國有多少土地遭受污染,但19.4%的點位超標率已足以初步說明問題,那就是中國土壤污染形勢相當嚴重,已經到了必須舉國上下重視的地步。

2011年年初《財新新世紀週刊》採訪「鎘米殺機」的過程中,已有接近國家相關部門的消息人士私下稱,中國耕地污染比例接近20%;在所有污染土地中,以鎘為主要污染物的佔一半左右。

如今看來,彼時的消息靈通人士所言非虛。

沈重的國土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此次調查的範圍是除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外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耕地問題之外,兩部委公報首次爆出中國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污染情況。10.0%點位的林地和10.4%點位的草地被污染。

根據國土部最新發布的國土公報,截至2012年底,中國擁有林地2.5億公頃林地,約合37.5億畝;約有牧草地2.2億公頃,約合33.0億畝。雖同樣不能根據點位超標率換算各自污染面積,但兩者的總數無疑是驚人的。

此次兩部委公報還揭示,中國未利用地土壤點位超標率也達11.4%。

同樣據國土部土地公報,未利用地佔中國農業用地的27.9%。粗略概算,截至2012年底,中國有未利用地約27.0億畝。

一位資深土壤污染專家告訴財新記者,林地和草地、未利用地被污染的途徑與耕地基本相同。他以污染最大類型之一的鉛鋅礦為例稱,這些礦一般位於水源上游的山間,其開採過程以及尾礦堆存過程,均可能使與礦伴生的鎘、砷等重金屬隨地表水和地下水向下游流動。「在流動過程中,會有沿途的林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被污染。」

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可知,草地的污染標準與耕地基本相同,但林地的污染標準不同。仍以鎘為例,耕地、草地適用0.3毫克/千克的限值,但林地的鎘限值提高至1.0毫克/千克,是耕地的3倍以上。

由上述限值規定可知,中國雖僅有10.0%的林地被污染,但其污染水平遠高於耕地,其污染物含量也相應較大。

污從何來

中國的土地中到底主要是何種污染物?此次兩部委公報也進行初步回答。

在此次調查中,兩部委主要關注了13種無機污染物和3類有機污染物。最終發現鎘、汞、砷、銅、鉛、鉻、鋅、鎳等八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較重(詳見「污染物類型」示意圖)。

鎘被確定為中國土壤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其點位檢出率高達7.0%。鎳和砷為僅次於鎘的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4.8%和2.7%。

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等3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也較多,分別為0.5%、1.9%、1.4%。

兩部委指出,中國土壤從污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複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佔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這些污染因何而來?對此問題,中國的土壤專家各有解釋。此次兩部委基於調查,給出了官方初步解釋。

兩部委稱,中國的土壤污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累積形成的。首要原因被確認為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導致污染。這與學者估計大致相同。

「答記者問」稱,上述「三廢」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兩部委相關負責人著重提到了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問題,認為其導致其周邊土壤污染。

汽車尾氣排放也被點出,它導致了交通幹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污染。

環保部、國土部給出來的第二大土壤污染原因是農業生產活動。「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導致耕地土壤污染。」

在財新記者此前採訪中,湖南當地學者童潛明就認為,磷肥的施用是湖南省部分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童潛明曾對洞庭湖區六個工作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鎘通過磷肥進入土壤的數值為0.11克/畝。

兩部委給出的第三大原因是「自然背景值高」,認為這是一些區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屬超標的原因。此點也與財新記者在湖南等地調查相吻合。

兩部委公報還指出,與「七五」時期的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數據對比,此次調查顯示,土壤中的鎘含量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40%。

污在何處

在土壤污染領域,還有一個重大問題是污染究竟發生在哪裡。學者指出,此問題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在實地劃出污染區域,國家出臺的嚴重污染地區農產品禁種措施才可能落到實處,禁止污染農產品進入市場才能真正實施,保護受損害群眾才能由此作起。

但此次的兩部委公報未能回答污在哪裡的問題。

接近環保部高層的一位專家告訴財新記者,兩部委此次不公布重點污染區域其實可以理解,其原因同樣是此次調查實為概查,選點並不十分科學,由此兩部委的調查暫時無法得出重點污染區域的較準確結論。這些事項有待未來繼續詳查。

但公報已然提供了一些重要線索。

首先,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於北方。

公報稱,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

這與《財新新世紀週刊》調查完全吻合。在「鎘米殺機」一文的調查中,陳同斌對財新記者稱,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在南方則顯得較密集,在湖南、江西、雲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方,則出現一些連片的分布。

其次,鎘、汞、砷、鉛四種主要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再次,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固廢處置場地等八大類區域被確認為土壤污染重點區域。(詳見「八類重點土壤污染區域」示意圖)

兩部委此次調查了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5846個土壤點位,最終超標點位高達36.3%。

顯然,最終揭開污染具體分布的謎底,有待於進一步的土壤調查。兩部委在向媒體的通報中稱,未來將進一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詳查)總體實施方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宮靖 劉虹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