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華人靠什麼躋身上流社會(圖)
近日,由於工作關係,採訪了幾家不同特色的華人飯店,聆聽飯店老闆的創業初衷、想法和過程,確實能感受到在美華人的務實、勤奮和打拚,只有務實工作,逐漸累計才能在這個環境中利於「不敗之地」。華人都從事哪些工作,在這個工作崗位中,又是怎樣做的?
一、餐館是華人職業的首選
位於達拉斯北部城區的一家飯店,以中國的家常菜小吃為主,面積不大的店,已經運營了30年,新老闆接任已經10年,按照這個時間,完全可以稱之為「老字號」,店內的豆瓣魚、鍋貼,成為主打招牌菜、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歡,飯店秘製的韭菜水餃堪稱一絕,人們因為這裡物美價廉,優惠待客,紛紛將這裡作為「自家廚房」,隔三岔五地來吃一頓。達拉斯地區的中餐館數量眾多,上海菜、廣東菜、香港菜、東北菜、湖南菜、四川菜都可以吃得到。經營者全部是華人。民以食為天,對於「中國胃」們來說,不用「悲催」地擔心吃不到好東西。
據媒體資料顯示,在美國共有四萬多家中餐館,除了老闆、就是廚師和服務人員,涉及行業人數眾多。多年來,中餐館一直許多海外華人賴以生存的發展支柱,同時,通過這些中餐館,將博大精深的中國美食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個角落,並在當地發揚光大,使得中餐名揚海內外。許多美國當地食客認識中國,都是從中餐館的中國菜開始的。無論過去、今日還是未來,中餐館始終是連接中國文化和世界其他族裔的紐帶之一、橋樑之一。
很多人認為來美初期在餐館打工,似乎很辛苦,但是飯店多為華人老闆。勤奮的人用不了多時,自己就變成老闆了。
二、學歷、技術是步入主流社會的「敲門磚」
很多資料表明,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多數位於社會底層、多數從事勞動力工作,他們的第二代如今人到中年,經過努力學習,基本位居主流社會,到了90年代、2000年左右來美的人群中,多以留學為主,具備學歷、技術、在美國當地「再度一層金」之後,留在美國,經過多年努力,同樣位居美國主流社會,從事行業有大學教授、學校老師、大企業高管、診所、職業律師、金融部門、保險行業、貿易、房地產、政府公務員等,如今他們的子女多數都在美國當地上了大學。
網上有個案例:「我在舊金山是由零開始,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舊金山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2013年元旦起擔任舊金山「法官之首」的李女士,是美國舊金山160多年來擔任首席法官的第一位華裔,加上華人舊金山市長及華人市議會議長,目前舊金山市府的三權都由華裔掌管,這在全美絕無僅有。
華裔在美國德州,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居高管,在社區中享譽盛名的比比皆是。共同點是學歷高、起點高、具備行業技術,肯努力。身邊好友中,就有好幾位。
現代新移民中,投資移民,本身具有生活基礎,即使稍微「倒動」一下進出口貿易,憑著精明和國內的關係,也能賺多一些錢。技術移民本身具有特長,有特長、再加努力,在美國的環境中如魚得水。
三、聰明人在哪裡都一樣生存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不是所有的華人都具備高學歷、理工科的專業技術,還有大部分人在上班的同時,選擇了自主創業,這種創業多多少少和中國市場有關。比如、市場需求、貨源等,身邊有位好友,本來在一家企業打工,發現商品貿易的商機,於是在美國租了店舖作為國內小商品批發點,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國內大型企業的「美國首代」。
自主創業中,小到小超市、咖啡館、投資小餐館,網購,大到貿易公司、創業的領域和方式靈活多樣。在規範的大背景下,憑著聰明和勤奮,日子總會越來越好。
曾經在學校裡做過老師的L女士來美近15年,老公從事國內外貿易,她和夥伴們用業餘時間從事網購,現在她的網購盈利遠遠超過她老公的大單貿易。
媒體中有個案例:一位廣東客戶,在移民紐西蘭後選擇了直接創業,這位身家數千萬的民營老闆,買下了紐西蘭一座400多畝的農莊,專門針對國內市場開發旅遊項目,從旅遊的線路到細節的服務,一切都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和需求。這位民營老闆的一位中國移民朋友專門在紐西蘭為中國人策劃婚禮,在2012年年底承辦了姚晨和曹郁的紐西蘭婚禮。
任何社會環境都是類似,行行出狀元,路路通羅馬,可供選擇的生存之道、創業之路還有很多,只要洞察機會、勤奮付出和努力工作。一位外公是中國第一代哈佛畢業生、專注於教育的媽媽說,「每天的時間非常有限,看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什麼地方」,的確是。如果用在讀書上,也許博古通今;用在孩子教育上,也許孩子會出色,如果用在專研餐館等賺錢之路上,總能賺到一些錢;如果是無所事事的浪費,在哪裡將是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