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永遇樂》賞析(圖)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道,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語譯:
從眼前的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孫權以江東之地力抗曹魏,造成三分天下的局勢,當年的繁華和英雄事跡也在歲月的淘洗中逐漸消失。劉裕據京口之地奪得東晉政權,兩度揮師北伐,收復失地,氣勢勇猛如虎,而今,如孫、劉般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已不復見,朝廷苟且偷安,不圖恢復大業。
落是倉卒出兵、輕敵冒進,不但未能建立「封狼居胥」的偉大功績,反而落得「倉皇北顧」的淒涼下場。回想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揚州為部將所殺,金兵撒出長江北岸,可惜當年沒有乘勝追擊,如今民心士氣已大不相同,每逢社日,佛貍祠下,神鴉爭食,鼓樂喧天,祭祀活動十分熱鬧,人民已然忘卻異族入侵,國破家亡的恥辱與痛苦。我就像那廉頗,雖然年紀老邁,但尚有殺敵報國的決心,但誰來重用我呢?
詞牌小檔案
本詞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鎮江知府任上。當時權臣韓侂冑正準備北伐。但是,他想樹立個人威望,獨擅其功,而排斥了辛棄疾等元老重臣參預其事;他又認為抗金功大業輕易可得,因此沒有做充分準備就輕舉妄動。辛棄疾用這首詞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上片緬懷古人,感慨歷史興亡,寫了孫權、劉裕兩人。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找也找不到了,江山如舊而人事已非,對英雄人物流露了仰慕與崇敬。下面深入一層,不僅英雄人物難尋,連英雄業績也蕩然無存。如今劉裕的故居一片荒涼,生前轟轟烈烈的事業與身後的淒涼成為鮮明對照。詞人由江山想到孫權、由巷陌想到劉裕,視線移動,觸景生情。
下片感嘆現實,表示對北伐的意見。由氣吞萬里的劉裕,想到他不爭氣的兒子劉義隆,用元嘉之敗的歷史教訓,提醒當權者:北伐要做充分準備,否則就會重蹈劉義隆的覆轍。接著又用四十三年前所見金兵殺掠的事實,說明草率北伐可能帶來同樣的後果。「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三句結束懷古,轉向現實:宋金對峙的前沿地區都沒一點戰爭氣氛,對異族入侵者都沒有痛恨心情,怎能抗金殺敵呢?最後歸到自身,以廉頗自比,有心報國,可惜不被重用。朝廷沒有採納辛棄疾的意見,韓侂冑輕敵冒進,大敗南逃。檢查失敗的原因,竟都是辛棄疾所預言過的。
這首詞用了很多典故,既是追懷古人古事,又是針對今人今事,使歷史與現實密切結合,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結合,使詞的內涵深厚豐富。感情深沉強烈,被譽為辛詞第一。(楊慎《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