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的"楊柳"和楊樹沒關係
唐代有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楊柳與春風,總是被文人一體用來形容春三月的景致。有不少朋友以為,「楊柳」是指楊樹和柳樹,其實這裡有個小誤會,這裡的楊柳,就是柳樹的一種,和楊樹沒關係。
這楊柳為什麼有此稱呼呢?還要從隋煬帝說起。
隋煬帝這個人,在歷史上評價很低,不過他幹了一件事兒,還是做了好事的,就是開鑿了隋大運河,這條水道疏通了以後,對隋唐時期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不小的促進。
根據唐傳奇的講述,運河開通後,隋煬帝造了大船沿河遊玩,這時候他的暴虐勁兒就顯出來了,命人徵用民女,還弄了好多羊,讓女孩和羊一同牽拉大船前進。
當時有臣子恐怕盛暑到來,民女承受不了,於是向隋煬帝建議在河堤上栽柳樹。栽柳樹做什麼用呢?一是柳樹可以成蔭,這樣民女拉船時可以在樹蔭下前行,不致受苦;二來羊可以沿路吃柳葉,吃了有力氣拉船。這兩條聽上去有點扯,但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是出於比較科學的考慮:柳樹根可以緊固土壤,保障河堤的穩固。
隋煬帝一聽就樂了:這不是一舉三得嗎?於是下令民間進貢柳樹苗,一棵樹苗可換一定數量的布匹作為賞賜。然後隋煬帝還帶頭栽種了一棵柳樹。唐傳奇中說,當時民間紛紛傳言,隋煬帝在親自栽了柳樹後,親自給樹賜了一個姓:楊。這和他自己的姓氏一樣,於是此後就有了「楊柳」這個稱呼。
這個傳說多被明清文人引用。而早在《詩經》裡就有「楊柳依依」的說法。《說文解字》稱:「楊,蒲柳也。」可見在古代,人們經常是把楊與柳視作同一種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