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陽光普照群山(網路圖片)
人世間有德的人必定有福。德少的人不管怎樣辛苦勞作,卻經常有溫飽之憂。世俗中的人講積德,中國的古人大都相信積德得福報,所以本分的人都是與人為善,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修煉的人則講守德,凡事順其自然而不刻意強求,卻要在修行中信守法理,不做任何有損道德的事。德生於卑退,因此大凡積德與守德之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個謙虛忍讓的心態。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一語見於道家經典的《呂祖修養經》之中,也見於明代高濂所作的《遵生八箋》以及清代人金蘭生編述的《格言聯璧》。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系中,儒、道、 佛三家的有關論述都提到了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因此在修德養性方面,諸家思想具有完全相同的修行目標和境界。「卑退」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謙虛退讓。做人只要明白了謙虛忍讓的道理,就能不斷的積德;修者在修行中信守謙虛忍讓,就不會失德;忍辱精進,就能修成大德之士。
曾幾何時,面對惡語相向時總是抑制不住那顆憤憤不平的心。直到走上了修煉的道路,才真正明白了不失者不得的真理。以前有個上司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 他總是無緣無故的大發雷霆,當時周圍的同事們經常為我打抱不平,也有人認為我太軟弱了,受到屈辱時應該針鋒相對,向對方討一個說法。然而,那時的我已經明白了罵人、欺負人都會失德的道理,別人對我們不友善,修煉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以惡制惡,而是要以一個謙虛忍讓的心態來化解對方的怨氣。用真誠、用善良、用忍耐來感化對方,一天又一天,後來那個上司再也不對我發火了,我真切的感受到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心量不斷的擴大,靈魂不斷的升華。
又有一次,在一個出行到國外的深夜,我突然接到了一位好朋友的電話。他善意的提醒我說:「有一些來歷不明的人,在你的博客網站上寫下了許多有關人身攻擊的污言穢語,這可能會傷害你的聲譽,你趕快上網去回擊他們吧。」此時的我就想到了佛法中不失者不得的道理,修煉中所發生的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與其以牙還牙,針鋒相對,不如忍辱負重,承受了這一番羞辱,也許就了結了前生今世的一些恩恩怨怨,因此我沒有對那些人反唇相譏。經過了這一場磨礪,在後來的寫作中,頓感內心比以前純淨了很多。
德生於卑退,氣勢洶洶、出言不遜者必定會失德於天下。在磨難中提醒自己忍辱不辯,信守謙虛忍讓,凡事與人為善就能廣積眾德,持之以恆必能修成正果。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